走进滨海县八滩镇王桥战斗烈士陈列馆,一张张泛黄的珍贵照片,一本本记载战功的证书,一枚枚珍贵无比的勋章,这里陈列的文物、图片和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76年前的那场著名战斗。
△74岁的周万平常年在烈士陵园里义务讲解。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万者进 摄
当年发生战斗的王桥村在镇区规划调整中已更名为八滩村。5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八滩镇东南角的八滩烈士陵园,在高大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听守护烈士陵园近30年的管理员周万平讲起那段用生命写就的故事。
1943年3月,刚占领东坎镇的日伪军于29日派出日军山本中队178人,及伪军朱宝元部100多人、徐继泰部200多人,第三次侵占八滩镇。“山本这家伙非常狡猾,他把伪军留在无防御工事的镇上,自己带着日军占据三个高大坚固的院落,因四周是开阔地,易守难攻。”周万平说。
3月30日深夜,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当机立断,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合围”战术,在天亮之前拔掉这个“钉子”。他令师参谋长洪学智、8旅24团团长谢振华为指挥,集中24团一个团和师部特务营两个连的优势兵力,由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发起攻击。
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新四军3师官兵击毙山本中队70多人,歼灭伪军一个大队200余人。为了重新解放盐阜区重镇八滩,2营副营长王光汉等48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战斗结束后,部队官兵和当地乡亲们含泪就地掩埋了48位烈士的遗体。
为了让后代永远记住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记住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几经迁移,1990年4月,滨海县人民政府新建了八滩烈士陵园和王桥战斗烈士陈列馆,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亲笔题写了“王桥战斗烈士纪念碑”的碑名。
“王桥战斗烈士纪念碑的构造是有寓意的。”周万平告诉记者,三角形的塔形,指的是新四军3师,8级台阶代表8旅,周边24株黄牙球代表24团。上下两层48根栏杆,喻为48位烈士,贯穿在栏杆上的铁索表示团结抗战,中间主塔造型为一把匕首,直指蓝天,喻为刺刀插向敌人胸膛,抗战必胜。
1990年,周万平刚到陵园时,园里除了四间空房子和一座纪念碑外,只有空落落的一大块盐碱地。她便买来水杉、雪松等苗木栽种。她觉得作为陵园的守护人,应该为每一位烈士栽上一棵松柏树。近30年过去了,在周万平的呵护下,昔日她亲手栽下的树苗,如今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周万平对烈士们有一种朴素的感情。“每年有四个节我会去祭拜烈士们。”她说,不少烈士牺牲在这里,但找不到亲人,她便是烈士的亲人,所以她会按照农村的习俗,祭奠这里的烈士。“这些烈士大多十八九岁就牺牲了,我们怎么能不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周万平操着浓浓乡音说。
2010年,滨海县启动“慰烈工程”,拨出专款将八滩烈士陵园维修扩建,并决定把滨海县范围内所有散葬烈士墓全部迁入八滩烈士陵园集中安葬。如今,八滩村已成为人们凭吊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点。八滩烈士陵园及王桥战斗烈士陈列馆自开放以来,每年有部队官兵、党政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等近5万人次,到此瞻仰和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资料名片
八滩村位于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地段,该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坚持“支部牵头、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以资源为优势,以富民为目标,多措并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注重民生实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推动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引导农户种植蔬菜面积达1500亩。同时,积极兴办民生实事,先后投入30多万元用于道路建设。2018年,全村集体收入增加100多万元,人均收入1.1万元,脱贫60户,实施产业到户项目10个。
感言
不忘革命初心 推进富民强村
八滩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邱士祥
曾经发生在王桥村的王桥战斗,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著名战斗之一,48位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虽然现在王桥村在镇区规划调整中更名为八滩村,但是我们一直铭记烈士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进位争先。2019年,全村围绕农、副、工三业总产值5亿元的目标,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1.2万元,完成集体经营性收入500万元。2019年确保引进工业项目1个,引资额2000万元以上。发展各类种、养、加大户30户,发展各类经济联合体3个,新增个体工商户50户,利用本村产业和企业实现转移村内劳动力100人,有组织地培训和输出劳动力100人,确保全村20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