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堆的活性炭过滤袋,沿着响水生态化工园区境内新民河,围成如同游泳池大小的净化区,通过活性炭不断吸附过滤,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3月27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部部长徐亮表示,经监测,目前该河的外排水质达标。
响水“3.21”事故后,相关部门在排查园区水系走向的基础上,对新丰河、新民河、新农河三条通灌河流进行筑坝拦截。生态环境部工作组组长翟青先后5次率队赴现场督办筑坝进度,检查拦截效果。督促地方采取“五个一”措施,即所有堵口各安装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各建一个值守帐篷,每小时巡查一次,各安排一辆挖掘机,4小时监测一次水质。要求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定点巡坝,确保坝体安全,确保受污染水体不进入外环境。
27日下午4时许,在响水华清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办公楼,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部副部长王荟在临时设在这里的“江苏应急监测前沿指挥中心”实验室里,运用专业仪器对新民河水体进行取样化验。她说,为了获取精确的监测数据,他们每天都会根据当天水质监测的结果,不断制定或调整次日监测方案和措施。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焱 摄
“实际上,这项应急监测工作从3月22日起,就在整个化工园区布设了1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对园区内和园区外的灌河水体进行加密监测工作。”徐亮介绍,截至目前,每天都在密切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及时向指挥部上报数据并对外公布。而在相关现场布设“环境应急监测车”是为了24小时自动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目前经每2小时监测一次的数据显示,新民河外排水质达标。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焱 摄
省生态环境厅应急中心副调研员唐征表示,从新民河往下到入海口的距离约为11公里,在该河建筑活性炭坝,可以过滤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杂质,确保外排水质安全。据悉,为科学制定方案,妥善处置受污水体。相关工作组会同有关专家定期召开会议,集中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部、省专家团队,严格按照“不让一滴园区内的废水直排外环境”原则,对污水水量、处置方式、处置设施等关键问题和环节进行分析论证,制定事故点大坑内部水、厂区地表水等应急处置方案,并要求地方全面调度周边区域应急池、储罐、运输车资源,确保受污水体得到安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