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大美盐城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

2018-05-17 06:3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范进 字号:

初夏时节,盐城绿色发展捷报频传:今年1-3月,我市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42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30%。新能源发电企业累计发电31.9亿度,同比增长54.18%,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36.6%。新能源装机总量、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

生态要有“含绿量”,发展才有“含金量”。近年来,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探索一条发挥自身优势、扬己之长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扛起盐城责任、做出盐城贡献。

壮大绿色产业 塑造发展优势

行进在沿海滩涂,林立的风力发电机连绵不断,闪亮的光伏发电板一望无边,这是我市沿海独特的亮丽景观。

江苏海域版图上,盐城582公里海岸线,占全省的56%,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过7米/秒。作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茫茫沿海滩涂“风光”无限,蕴藏着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记者来到鲁能东台海上风电场集控中心,从监控的大屏可以看到,在海风的带动下,风机一刻不停地旋转,无需任何燃料,也不会产生一丝一毫的污染物,形成的却是源源不断的电能。这些环保而又清洁的能源将全部并入国家电网,最终送到千家万户。该风电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50台风机自去年9月份全面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并网发电5.7亿度。

鲁能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位于东台海域东沙沙洲附近,场区中心离岸距离36公里,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创造了国内离岸距离最远、单位容量最大、海域情况最为复杂、电压等级最高“四个行业之最”。据鲁能东台海上风电场场长斐波介绍,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达5.28亿千瓦时,可满足东台市近百万人口全年用电,按照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万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万吨。

生态是盐城的看家法宝,也是加快发展的底色和优势。盐城的决策者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定要让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良性互动,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性方案蓝图呼之而出。围绕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千兆瓦级光伏发电、千亿元新能源产业基地目标,编制《盐城市“十三五”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90万千瓦,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盐城大数据产业园

东台国华第一个风电场特许权招标项目落地,开启了盐城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幕。亚洲首台套6.45兆瓦风机在盐城成功下线,亚洲规模最大的海上升压站在响水安装成功,总装机规模800兆瓦、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落户滨海,世界首个分体式海上风电升压站在大丰成功受电。

翻开国家能源局《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盐城有10个海上风电项目入选,总规模达201.25万千瓦,占全省建设规模总量57.67%,项目数与规模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独占鳌头。不只这些,盐城的光伏、生物质发电产业也在迅速崛起,论规模、论质量,国内相关产业能整体与之媲美的城市并不多见。

发挥土地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盐城加快园区载体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做好“大海洋”文章,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把“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打造成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主导产业。

盐城拥有全省50%的光伏资源。利用这一生态资源禀赋,我市大力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记者在阜宁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所有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一块块太阳能电池组件经过安装、检测等多道工序后,最终下线发往全国各地。目前,公司正加快上马二期工程,全力打造智能车间,进一步增产扩能。

一台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淡化海水装备,解决海岛等偏远地区的能源和淡水供应难题。江苏丰海做活“风电水”文章,自主研制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成套系统,把海水淡化为高品质饮用水。目前,该设备正加快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目前,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终端、大数据、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绿色标志性产业形成比较优势,一批支柱型新产业已然形成。

挖掘资源禀赋 厚植生态底色

盐城是江苏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是江苏生态资源大市,同时也是沿海发展洼地,生态保护的任务比其他地区更加繁重,加快发展的要求也更加迫切。我市提出,不仅要保护好绿色,更要发展好绿色生产力,不仅要厚植生态底色,更要增强综合实力和底气。

盐城林场,3万亩树林绽放绿色。今年春天,林场职工又种下1300多亩杉树、核桃等树苗。从卫星地图上看,曾经满眼土黄的盐城沿海滩涂已是一片深绿。

我市地处黄海之滨,沿海滩涂达683万亩。盐碱地上造林,一开始成活率不足50%,林业工人就一遍遍补栽。射阳林场、东台林场、大丰林场……一个个“无中生有”的万亩林场,筑起一道生态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17年,我市启动新的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规划4年新造、提升森林面积100万亩。当前,全市共新增成片林14.96万亩、改造提升16.4万亩,新增城镇绿地1212.93公顷,森林小镇新增绿地面积219公顷;100个森林村庄新栽植树木232.7万株。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我市系统推进沿海开放开发,同时出台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持打好开发与保护两张牌,全力做好“大生态”文章。

发展产业,坚持生态底色。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我市在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等国家鼓励支持的领域,投放更多精力,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招引项目,严把绿色关口。招商引资、招引项目,我市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沿海发展中,近年来我市断然拒绝数十个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大项目,旨在守住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空间,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生态优先,划定保护红线。建立维护生态空间的红线制度,我市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总面积23.5%,全省最高。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263”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绿盾2018”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化工整治、减煤降耗、大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整治、土壤环境安全、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管护挂牌督办十大项目,建设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美丽盐城。盐城“好空气”持续保持全省最好、优良天数全省最高,绿色生态成为盐城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依托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市正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力打造生态特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去年12月,我市举办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国际研讨会,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等与会嘉宾充分肯定我市推进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感谢我市在湿地保护中发挥的领导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设置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上限,规范各类开发活动,继续做好“大生态”文章。

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绿色生活

富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根本目的所在。

发展就是为了惠及民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是老百姓普遍向往的小康愿景。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立足产业富民、生态惠民,补齐民生短板,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我市把富民兴市作为根本追求,认真落实省“富民33条”和市“富民10条”,通过绿色产业带动富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全市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市委、市政府发布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部署5大板块20项重点任务,推动人民生活向高质量发展。

走进阜宁县东沟镇北堆村,600亩油用牡丹、玉米等农作物之上,4米高的支架擎起一块块光伏电板,成排成行,蔚为壮观。农田里生根,鑫源1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不仅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而且为清洁能源利用找寻到新的空间。

鑫源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凯告诉记者:“我们目前种植的是两百亩的牡丹,牡丹油是600元每斤,每亩地按照这个价钱,收益可以达到五万块钱左右,而且附近的村民在我们公司打工,每天收入70元左右,每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

盐城不仅是生态大市,也是农业大市。我市在把生态资源转变为发展财富的同时,还深度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响特色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释放生态红利。5月8日,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全市创意休闲农业景点总数已达543个,其中一季度新增22个,累计接待游客达457.3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直接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5%。

黄河故道,在滨海、响水两县形成一条沙土地带,是重要的林果产区。滨海县夹堆村果农刘必雪种着十几棵老梨树,一棵就能年收入几千元。如今,门前老树长新芽,滨海县大套农业园区一大片60多年的老梨树,正带动起“梨花小镇”建设。响水县在南京林业大学专家指导下,由国资公司运作,流转土地1.4万亩,种植“材果”兼用的薄壳山核桃,在当地兴起又一绿色产业。

△盐城欧风花街

启动实施“三治三化”重大民生工程。“三治三化”专项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建美“一座城”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市区实施水环境治理、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海河相通、城水相依、林水相映、人水相亲”的水城绿都,造福子孙后代。

推广应用一批新能源汽车,新建自行车道、健身跑道,投放数千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婚礼、绿色教育……如今,绿色生活已成为盐城人追求的时尚。秀美城市和田园乡村招来八方客,我市良好的环境引来高端的项目和人才,加快了绿色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促进了双赢发展。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