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三大措施提升海域监管能力

2017-09-12 07:11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曹恒锋 通讯员 邵如江 字号:

随着沿海开发的深入推进,海域管理改革创新任务愈加艰巨,海域使用监管责任持续加大。昨天,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强海域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海域管理的新办法、新模式,不断提升海域监管能力。

“我市强化刚性约束,通过三大措施建立起海域综合管控体系。”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海域管理制度建设、严把项目用海审批关、认真落实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等。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盐城市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程序规定》《风电项目申请审批指南》《盐城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海域审批程序,推进沿海滩涂和岸线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项目用海审批上,我市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和《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等规定,审批养殖用海和审查建设用海。2012年以来,市级审批养殖用海项目90宗,审查上报建设用海项目36宗。

“海域属于国家所有,根据相关法规,我国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我市认真落实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积极做好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工作,强化省发证养殖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征收对接服务,“2012年以来全市征收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2675万元,全部进入财政账户。”

我市还通过积极探索海域物权制度创新、开展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创新、实施海域资源差别化配置等方式强化市场导向,建立起海域保值增值体系。

“出台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把海域使用权这一‘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拓宽用海项目的融资渠道。”据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市办理养殖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46宗,抵押海域面积9100公顷,抵押金额3.64亿元。

据了解,全市40%以上的养殖用海以招标拍卖的形式对外出让,使海域资源的真正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化解了用海不公的问题。在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上,我市不断探索和推进招、拍、挂方式,使海域使用管理更趋规范和高效。

同时,我市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导向,推动海域资源差别化配置改革,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用海项目,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文件要求,有力推进全市海域海岸线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通过资源差别化配置,国电投、三峡新能源等一批国企央企落户我市投资,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盐城海域面积大,海域动态监视监管任务繁重。近年来,通过技术、装备、管理制度的创新,全市海域动态监测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管理已全覆盖,海域管理模式由“重审批轻监管”实现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

据了解,我市在全国首家建立移动车载视频和手持单兵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实现市、县海域管理视频监测相互联动,得到国家和省海洋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加强部门职能整合方面,我市推行海洋环境监测、海监行政执法、海域动态管理联合巡查制度,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状况。我市还建立海域三维动态管理数据库,与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全省率先建成海域三维实景动态监管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及时、直观地对海域变动情况进行管理,实现海域管理由静态转为动态,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果。

“通过强化模式创新,我市建立了海域监测监管新体系,连续5年我市海域动管业务化运行工作在国家海洋局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