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海兴集团:宋公后人回“故乡” 中国好人话“寻访”
2024-12-20 14:36 我言新闻

12月17日,盐城市海兴集团举办“弘扬宋公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专题培训,集团机关共产党员、下属单位领导干部代表200多人参加。

专题培训活动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之子宋齐生,以“从一首民谣说起”为题,“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在苏北传诵80多年的民谣表达苏北乡亲对宋乃德的感恩。“乡亲们都知道这首民谣说的是1941年共产党在滨海修的一道海堤。大家想过没有?共产党主持修筑的海堤、江堤、河堤等水利工程千千万,如雪枫沟、(吕)惠生堤、海东坝等等,为什么‘宋公堤’被乡亲们刻石为碑、铭记在心?我们就从这首民谣中找到答案。”宋齐生说道,民谣中感恩的宋公,不能说就是我的父亲宋乃德,而是指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家父仅仅是一位代表人物而已。

第二篇章则由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以“三泓汇大海”为题,回顾几十年追寻宋公堤的艰辛历程。1940年冬,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深入调查后,于1941年2月,在首届县参议会上,把修筑海堤列为第一议案,在治海治淮的8个小时争论中不能通过。第二天,议案重提,宋乃德主张修堤治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感动议员,并且承诺,修堤经费不用民众负担,发行公债,盐税作抵,治淮作为附则,议案通过。90华里拦海大堤建成后被乡亲誉为“宋公堤”。83年来,宋公堤、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相继建设,同时入选全国“人民治水,百年功绩”117项之中,在滨海县扁担港村同时可以看到这三项红色水利工程在此交汇。83年前,共产党人一诺千金治海修堤保护人民生命安全;83年来,一脉相承治淮保水保障人民生活。表面上看是三项水利工程在滨海县交汇,实质是共产党为民服务精神在滨海交汇。

此外,宋齐生、崔杭妹夫妇和徐振理会长在新滩盐场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海盐生产文化基地。

海兴集团地处宋公堤北堤遗址,现在海兴集团所属的新滩盐场,是当年新四军创办,新滩盐场的盐场盐税偿还了海堤公债,并且保障新四军将士的食用盐和军需供给经费重要来源。20多年前,新滩盐场在宋公堤旁修筑了新四军盐工塑像;3年前,建立了“宋公堤纪念馆”;宋公堤遗址旁现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宋公堤精神已经成为新滩盐场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于利勇  徐文婷/文  王国富/图

 

审核:魏洪利  祁宗华  韩立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