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以“有形”载体凝聚“无形”力量
2024-12-12 15:54 我言新闻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2024年10月25日,盐城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盐城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在热烈的氛围中正式开馆启用。这是盐城人大以“有形”载体凝聚“无形”力量,致力于推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

实践中心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承载七大功能定位,高水平建设宪法公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盐城实践展、盐城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数字交互区、全民阅读空间等版块,旨在弘扬宪法精神,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盐城的生动实践,推进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实现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数字化交互,助力盐城市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高地和市域典范。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荣在建设之初就强调,要努力把实践基地打造成学习教育的阵地、联系群众的桥梁、助力发展的载体、基层治理的平台、展示成果的窗口,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盐城实践,推动全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入馆免预约观展“零距离”

 

走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盐城实践展,一份历时40多年书写的履职答卷就此展开。实践展紧扣“人大制度”“盐城实践”两个关键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盐城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盐城探索”三个部分,承载厚重历史,见证时代变迁,共展出图片1200余张,展品280余件,多媒体25个,场景还原3处,艺术品20件。

1926年的春天,东台县“栟茶知社”的《海日》杂志第1卷第6期发表了《马克思小传》,犹如一粒思想的种子,播在了盐阜大地,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首次在盐阜大地上进行传播。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

“我们还原了20世纪40年代,盐阜区进行豆选的场景。”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李妍红讲解道,“起初,豆选不是秘密选举。一个个大碗放在被选举人面前,群众手握豆子,拥护谁,就把豆子投在谁的碗里。慢慢地,大家开始质疑豆选的公正性,于是改为把碗放在背后,碗里垫一片棉花,让人们更民主地进行投票。”

走进展厅的第二部分,四十一年的栉风沐雨,浓缩成了一份份时光剪影,盐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履职尽责,开拓进取,为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法柱上“枝繁叶茂”,22部地方性法规昂首挺胸地闪耀着身姿,这是盐城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的丰硕成果。市民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法规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决定》是国内该项工作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盐城市被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的第一件“小快灵”立法,电子屏上清晰地显示《中国人大》杂志报道内容。旁边摆放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分外显眼,这既是展品,也是“救命神器”,为周边群众提供不时之需,可谓一举两得。

 

代表联络站提议“零距离”

 

盐城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以全市826个“人大代表之家”和430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为基础,推动形成“1+11+N”代表联络站(点)体系,全市1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点),定时定点开展履职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映民意、汇聚民智。

“我觉得我们香苑小区总体管理情况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管理漏洞,有部分业主乱晾晒、电瓶车乱停乱放,影响了整体环境与安全,希望督促物业加强管理。”这里正在开展接待选民活动,新都街道议政代表王海军与群众围坐一堂,来访的群众大多是周边居民,他们就自身遇到的问题向代表积极反映,希望得到帮助解决。

“各级人大代表每周都会在这里接待群众,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收集各类意见与建议,这个实践中心已然成为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处长李佳介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数字交互区依托盐城“数字人大”系统,建设“云上互联、指挥协调、协商议事、民意大脑、运行管理”五大应用模型及N个服务应用,实现人大数仓、人大代表数字总站、全景视窗和远程视频会议的数字化系统综合,让人民群众沉浸式感受人民民主,助力代表履职、扩大公众参与、促进履职协同联动,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小区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可能不达标,一直是居民们生活的心结,我要把这个问题向代表反映,寻求解决。”市民柏金随即扫描了代表的二维码。一些具有职业和专业背景的代表履职二维码公开上墙,市民们的具体意见建议一码上传,彼此之间距离更加贴近,这个场所摇身一变成了“议事厅”“展学馆”,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和谐氛围。

 

设在公园里互动“零距离”

 

“我们依托盐塘河公园现有总体布局打造宪法公园,以宪法主题雕塑、景观小品、宪法宣誓墙、道旗等宣传媒介,向人民群众弘扬宪法精神、法治文化、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盐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羽介绍。“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提供了一个走近宪法法律、学习宪法法律的生动平台,营造出全市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盐塘河公园位于盐城市区居民密集区,人流量很大,“这两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来公园散步,这个小院原来是关着的,现在竟然改造成一个公共空间,进去看一看才知道,人民民主原来无处不在,学习学习真的非常有意义。”一位市民阿姨亲切地与其他群众交谈着,还将自己发现的有趣的细节主动分享。

 

为了更好地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以“小快灵”立法形式,作出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意味着全民阅读工作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在这里,全民阅读空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馆藏图书3200余册,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为人民群众提供图书借阅和阅读服务,助力“书香盐城”建设。“不仅仅能学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识,还有咖啡驿站、阅读空间,我还要带孩子来逛一逛。”市民们对实践中心的整体布局非常认可。

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是这里的又一特色,通过发布法规草案等方式,人们走进门就能直接参与立法征询活动,不断拓展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广度和深度,让群众觉得立法就在身边、就在家门口,使立法更加接地气。

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实践中心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崔震洋

 

审核:魏洪利  祁宗华  韩立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