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淮剧的现代魅力——观射阳县淮剧团《五女拜寿》有感
2024-10-02 18:06 我言新闻

古戏楼,宛如一位沉静的老者,默默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沉淀;小茶桌,散发着一种悠然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今昔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静静地坐在舞台前,观看射阳县淮剧团上演的大型古装淮剧《五女拜寿》。

这部淮剧是从越剧移植而来,然而它却有着淮剧独特的韵味。那婉转悠扬的唱腔,像是从历史的深处流淌出的涓涓细流。演员们一开腔,那声音便如同丝线一般,轻柔地缠绕在观众的心间。老一辈的淮剧演员,像是熠熠生辉的星辰。翟学凡的表演沉稳而大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在讲述着角色内心的故事;李栋林的表演细腻入微,举手投足间尽显功力;吉海燕的表演则充满了灵动,如同春日里跳跃的精灵。他们就像灯塔,为年轻演员照亮艺术前行的道路。

而新一代的演员们,则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充满生机与活力。于利菁的表演清新自然,在舞台上散发着青春的魅力;严政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展现出角色心理的复杂性;房忠坤也不甘示弱,他的表演富有激情,将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在老一辈演员的带领下,撑起了这一台精彩的表演。

从舞美服装上来说,这出戏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精致的服饰,色彩斑斓又不失典雅,每一针每一线都似乎绣出了历史的记忆。舞台上的布景,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山水花草,都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感悟。演员们的动作也是一大看点,一招一式既有着严格的规范,又不失自然流畅,满台人物在各自的戏剧空间里,讲述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淮剧舞台,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演员们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他们的表演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淮剧《五女拜寿》的剧情,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现代生活的某些角落,剧中杨家五个女儿对待父母的不同态度,反映出自古到今人性的复杂。有的女儿孝顺,在父母落难时不离不弃;有的女儿却嫌贫爱富,忘记了养育之恩,在现代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淡忘了对父母的报答和关爱,亲情被物质利益所冲淡。而剧中所倡导的孝道、善良、感恩等品质,正是我们目前新时代所需要弘扬的。淮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文化情感。我们不能让这样宝贵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逝。就像《五女拜寿》中的孝道精神需要传承一样,淮剧的艺术精神也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淮剧的唱腔,有它独特的灵魂。高低起伏、婉转悠长的曲调,是淮剧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五女拜寿》中的每一段唱腔仿佛是一篇动人的诗篇。演员们通过唱腔,将角色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表达得入木三分。从欢快的曲调中,我能感受到角色的喜悦;从哀怨的旋律里,我能体会到角色的痛楚,通过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是淮剧的一大特色。

淮剧的表演,有着自然的魅力。它不像一些现代艺术形式追求夸张,以细腻、含蓄为美。演员们通过微小的动作、微妙的表情来传达角色复杂的情感,在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一部电影、一首流行歌曲,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淮剧就像一杯醇厚的香茗,需要慢慢品尝,终能领略到其中韵味。

淮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浪潮中,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如今淮剧舞台上像《五女拜寿》这样的传统剧目已经很少了,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淮剧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戏剧现象。对于射阳县淮剧团,我充满了期待,相信他们能够继续坚守淮剧的传统,不断挖掘和整理像《五女拜寿》这样优秀的剧目,在传承老一辈表演艺术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可以结合现代舞台技术,让淮剧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演员,将淮剧推广到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也可以走进校园,培养孩子们对淮剧的兴趣,我期待着淮剧在未来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期待射阳县淮剧团能够成为淮剧发展的引领者,不断探索创新,不论从表演形式、剧目创作,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能取得新的突破,让淮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里,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让淮剧在现代社会重新绽放光彩,让淮剧的舞台永远充满活力。

当我走出古戏楼,那淮剧的旋律似乎还在耳边回荡。我带走的不仅仅是一场演出的记忆,更是对淮剧文化的深深敬意。射阳县淮剧团演员们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他们是淮剧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淮剧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淮剧能够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化的天空中闪耀;希望射阳县淮剧团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淮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戏楼的演出已经落幕,但淮剧的韵味却久久萦绕在我心头。我仿佛看到淮剧在未来的道路上像一朵盛开的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