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中华大地的乡间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农业农村部10月19日的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已近七成。
“抢”字为先,与天争时稳丰收。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今年黄淮地区遭遇持续阴雨,眼看即将成熟的粮食面临霉变风险,一场“虎口夺粮”的攻坚战迅速打响。农业农村部紧急调拨24.43万台履带收割机、1986台移动烘干机驰援一线,在河南、山东等8省建立跨省互助应急机制,明确救灾机具补贴政策支持农机检修作业。从东北黑土地上的玉米抢收,到长江中下游的中稻抢割,再到北疆大豆的抢收归仓,农机手昼夜轮班,农户协同作战,用与时间赛跑的速度对抗不利天气。正是这股“抢”的劲头,让七成收获进度有了最直接的支撑,把“到手的丰收”牢牢攥在手里。
“早”字布局,未雨绸缪占先机。在灾害预警环节,农业农村部早早与气象部门联动,提前发布高温干旱、强降雨等风险预警,对重点省份启动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把防范准备做在灾前。在农机保障上,28个省份提前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储备制度,储备履带式收割机等关键设备2.28万台,确保灾情发生时能迅速调度到位。在收购衔接上,九部门于9月便部署秋粮收购工作,明确“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的保障措施。从产前预警到产中保障,再到产后衔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闭环管理,为秋粮收获扫清了诸多障碍。
“保”字护航,政策技术双支撑。“保”是丰收的底线,更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而政策托底与技术赋能的双重支撑,让这条底线愈发牢固。政策层面,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全覆盖,河南、江苏等省适时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黑龙江开启玉米储备收购,大豆加工补助政策加快推进,全方位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能赚钱”。技术层面,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显著,2024年粮食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超八成。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等技术模式广泛推广,高性能精量播种机加装北斗导航实现智能作业,农业农村部组织50多个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指导灾后管理,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政策与技术双向奔赴,为秋粮丰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谋”字致远,藏粮于地于技。七成收获只是阶段性成果,保障粮食安全更需立足长远的战略谋划。在藏粮于地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格耕地总量管控,推进《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落地,通过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建设等举措,把“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在藏粮于技方面,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发力,山东等地产学研联合开展玉米、大豆生物育种攻关,培育高产抗逆新品种;智慧农业加速普及,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等技术让种植更精准高效。农业农村部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将单产提升作为核心抓手,为未来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秋粮收获,分秋必争;颗粒归仓,丰收正忙。随着后续收获的推进,我们有十足信心端牢中国饭碗,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续写丰收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