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漫评:以水为媒话发展,青春筑梦守江河
2025-10-11 09:23 作者:盐城 沁雪
(图像由AI生成)

双节余温未散,水韵江苏的江河湖海间,机器轰鸣与田园风光交织,“水畅、业兴、民安”的画卷正徐徐铺展。作为坐拥长江、京杭运河、太湖等的水乡大省,江苏的水利安澜、水运畅通、水务惠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民生幸福的“压舱石”。

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近期在江苏启动,行走一线,蓬勃生机扑面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在江苏,这份嘱托化作生动实践:水利工程师扎根堤坝护安澜,水运技术员穿梭港口保畅通,水务工作者俯身管网惠民生。青春力量与水韵特色交融,让发展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与“质感”。

水运通,则物流畅;物流畅,则产业兴。去年,《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以数字、绿色、安全为引擎推动升级。走进张家港散货全流程智能操作中心,电子屏数据实时跳动,门机、装船机自动作业,皮带机智能巡检,计量、理货全远程操控。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场景已成过往,港口工人实现从“蓝领”到“白领”的转变。开工后,这里物流效率飙升,为长三角产业链打通“海上通道”,让原料快进场、成品速外运,为产业复苏注入动能。

水利稳,则农业丰;农业丰,则民生安。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江苏拥有赤山湖灌溉工程、洪泽古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里运河—高邮灌区四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近年来加快建设“节水、生态、精管、智慧、幸福”的现代化灌区。全省6148万亩耕地中,灌溉面积达5811万亩,覆盖率94.5%,居全国首位。双节过后,晚稻灌浆进入关键期,太湖流域智慧调度中心依托监测点采集数据,结合AI算法精准调配水资源,既保障稻田灌溉,又兼顾工业用水,金黄稻浪里满是丰收希望。

水务优,则城市活;城市活,则民心暖。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2022年12月出台的《江苏省现代化水网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安全升级、智慧赋能的发展路径。南京以“源-网-厂-河一体化”为核心理念,面向“安全、韧性、智慧、宜居”目标,运用AI预警、数字孪生技术深化智慧水务;苏州建成覆盖全市的“排水户—管网—污水处理厂—湿地”的全要素管理体系,这种“1+1>2”的治理智慧,真正“变废为宝”,水务服务直抵民心。

如今的江苏,长江奔涌活力,运河承载繁忙,太湖荡漾诗意。水运、水利、水务共同托起繁荣图景,这份繁荣藏在港口吞吐量里,映在农民期盼中,写在居民笑容间。未来,水韵江苏将继续以水为媒、以干为要,让“水畅业兴、民富景美”的画卷在新征程上愈发精彩,让青春力量在守江河、促发展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