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漫评:青春为帆,助水运江苏“智”“绿”启航
2025-10-10 09:50 作者:盐城 田丽君
(图像由AI生成)

江苏,全国唯一兼具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亦是全国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为区域发展铺就了“黄金水道”。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在江苏热烈开展,无数青年建设者以热血为墨、以创新为笔,在“水运江苏”的发展长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水运的“青春色”,为水韵长卷注入蓬勃生机。苏北运河智慧航道的建设现场,青年工程师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航道监测传感器穿梭调试,以一行行代码优化船舶调度算法,让航道通行效率再提升15%;南京港自动化码头的栈桥上,“青年技术攻坚组”扎根一线,攻克无人集卡路径规划难题,助力单船作业时间缩短近10分钟。高校“水运绿色发展”实践团深入港口腹地,参与光伏岸电系统改造方案设计,为连云港港零碳码头建设贡献青春智慧;“运河文化青春传播官”们举着镜头,用短视频记录智慧船闸的精准调度、电动货船的平稳航行,让传统水运的“青春蜕变”走进更多人视野。这些奔涌在航道、码头的年轻身影,让“水运江苏”的蓝图更富朝气,更让千年水韵在青春接力中焕发生机。

水运的“智变”,重构物流效率新维度。从太仓港四期码头28台吊机由三四人远程操控,实现效率提升20%、人员精简80%以上的突破,到连云港“E港通”平台整合报关、查验等全流程口岸服务,智慧技术正推动港口加速告别“人力密集”,迈向“科技密集”。苏北运河智慧船闸投用后,日通过量新增3万吨,年通过量可提升1亿吨;南通港“一键过闸”让船员无需上岸即可完成手续,张家港港散货“无人巡检”实现全天候安全监控,“人—机—货—场”的智能协同已从构想落地为现实。这种智慧升级不仅大幅压缩运营成本,更推动物流时效实现质的飞跃。

水运的“绿转型”,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连云港港投用全球最大马力纯电动拖轮,建成6.1MW分布式光伏项目,两大码头成功入选国家级零碳试点;纯电集装箱船舶在苏北运河平稳航行,勾勒出“以电代油”的绿色水运图景;太仓港三期锚定“零碳”目标,推广绿色岸电、启用电动集卡,为出口产品贴上“绿色通行证”。这些实践让江苏水运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今年以来,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8%,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从“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跨越,江苏的探索从未止步。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即将竣工,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指日可待;多式联运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港口功能正从区域“基础设施”升级为全球产业链“战略资产”。当千年水运插上智慧与绿色的双翼,更有青春力量全程护航,“水运江苏”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中,续写更澎湃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