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中国红”,漫染文旅好风光
2025-10-04 09:12 作者:盐城 海棠

又是“中国红”遍染山河的喜庆时刻,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祥和氛围。在四川绵阳北川新县城,从城市主干道到商业街区,挂满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在宁夏银川,道路两旁、广场公园纷纷换上节日盛装,大型花卉造型各有巧思,尽显热闹;在江苏南通濠河边,鲜艳的国旗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与粼粼波光、两岸葱茏绿树交相辉映,浓醇的节日气息引游客驻足。风过时,千面红旗齐舞,光影流动间,一幅鲜活的“中国红”画卷在中华大地上徐徐铺展。

这抹“中国红”,亮在科技体验的创新表达中。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临近,各地不仅掏心掏肺掏“家底”,更锚定“场景创新”发力,结合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软硬件技术,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玩”场景,从打卡到此一游转向深度多元消费。无论是火树银花、国潮非遗,还是多地推出的“全息影像逛博物馆”“AR解锁红色景点故事”,再或是无人机编队组成“山河万里”“家国同庆”等夜空光影,科技与艺术、文化的融合,让视觉盛宴不止于“看”,更能“沉浸式参与”,成为国庆假期氛围组的实力担当。科技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中国红”的新载体,让每一次文旅体验都成为“触摸家国情怀”的深度互动。

这抹“中国红”,藏在文化赋能的厚重底蕴里。国庆中秋假期,江苏全省有89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同时将有20多场次大型营业性演出,预计观众人数近60万人次,让更多游客有机会走进“一眼千年”的文化长廊;福建各地假日文旅大餐主打“民俗+潮玩”牌,泉州德化开展“村碗美食嘉年华”,让游客在舌尖享受中感受德化热情,平潭则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景区,演出包括闽剧唱段、评话演绎等;黑龙江文旅部门推出串联哈尔滨、伊春、黑河的金秋特色旅游线路,供游客赏秋看景,同时结合红色文化,推出“林海雪原·抗联之路”,涵盖黑龙江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景点……自然之红的绚烂与精神之红的厚重“交相辉映”,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为家国情怀的沉浸式体验。

这抹“中国红”,暖在政策市场的共振活力间。这个长假,被称为“今年冬季旅游前最佳长线出游窗口期”。9月25日,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启动,从9月下旬持续至10月下旬,全国各地将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将充分释放以这个超级黄金周为引领的第四季度经济活力。从景区门票减免到酒店住宿优惠,从文旅专线开通到跨行业消费联动,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碰撞,让游客享受到更全面、更实惠的出游体验。而在此前,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提质惠民,让这个长假既充满“烟火气”,更具含“金”量。

站在山河之间,看红旗漫卷,这抹“中国红”,是文旅升级的方向标,更是家国情怀的具象化。原来最好的文旅风光,从不是孤立景致,而是被“中国红”漫染的每寸土地,是我们与山河相望、与时代同行的深切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