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行动出手,向“情绪挑唆”说不!
2025-09-30 10:11 作者:盐城 海棠

打开社交平台,满屏的“焦虑文案”“对立言论”扑面而来;刷短视频时,“打人挑战”“恶意吐槽”的惊悚噱头让人不适;就连看条新闻评论,也能被极端观点搅得心烦意乱……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旨在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近年来,恶意挑动负面情绪不再是简单的发泄情绪,而成了危害深远的“流量生意经”。部分账号借社会热点给群体贴标签、挑动地域性别对立,让理性讨论沦为谩骂攻击;一些“大师”虚构人设,围绕教育、就业话题贩卖焦虑,把公众不安转化为带货牟利的工具;更有甚者策划暴力剧本直播,用“打人挑战”等惊悚噱头吸粉,将戾气从线上引向线下。凡此种种,既侵犯个体权益,更在瓦解社会信任,使“躺平”“摆烂”等消极论调获得传播土壤,形成“情绪越极端,流量越汹涌”的恶性循环。

为何此次专项行动如此必要且意义重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如今,越来越多人共享数字发展成果,网络早已不是“法外之地”,而是与现实社会深度交融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的风气直接影响着现实社会的氛围。正因如此,此次专项行动在部署上尽显精准与全面,不仅明确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周期,确保整治有足够时间和力度;更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面排查话题、榜单、推荐、弹幕、评论等重点环节,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从源头上切断负面情绪传播链条,为网络生态治理注入了强大信心。

“号角”已响,守护网络清朗生态绝非一人之力、一域之功,需凝聚政府、平台、网民多方合力,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各地网信部门要扛起监管责任,加大排查处置力度,对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平台、MCN机构和账号,要绝不手软、从严处置,让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互联网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把关人”,应当积极承担主体责任,主动对照工作要求和自身实际自查自纠,及时清理违规内容,同时要完善内容审核、补齐技术短板,积极找问题、快速改问题、根治“老”问题;广大网民需提升上网用网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不被极端情绪裹挟,不做负面言论的“传声筒”,自觉抵制各类“恶臭”行为,让理性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从斩断恶意挑动的情绪链条,到清除贩卖焦虑的流量陷阱,此次专项行动,为净化网络生态按下“加速键”,期待多方携手、久久为功,让网络空间远离戾气,让文明理性的阳光照亮数字生活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