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地,江河相拥、湖海交响,水的灵动浸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也滋养着水利事业的蓬勃生长。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苏,循着水脉探访,看无数青年以青春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治水兴邦的征程上劈波斩浪,绘就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兴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国大事”。这份嘱托,为江苏水利发展锚定了方向。江苏始终将水利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江苏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接连出台,为水利事业搭建起坚实框架,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每一项举措都紧扣民生需求,每一份规划都承载着长远发展的期盼,为江苏水利行稳致远筑牢政策根基。
水利工程是水脉上的璀璨明珠,更是青春奋斗的生动注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江苏境内蜿蜒向前,沿线一座座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将南方的活水引向北方,解缺水之困,这背后是无数青年建设者的日夜坚守。他们扎根工地一线,与钢筋水泥为伴,同技术难题较劲,用专业知识攻克难关,用汗水浇灌工程,让汩汩清水跨越千里,也让青春的足迹留在水利建设的每一个角落。南京扬子江生态公园更是将工程与生态完美融合,昔日的生产岸线变身绿色生态长廊,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水波荡漾中不断升腾。
水生态之美,是江苏水利的动人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江苏牢记嘱托,在长江大保护的路上步履坚定。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里,生态移民有序推进,退渔还湿、岸线修复同步发力,湿地率从39.98%跃升至69.91%,生物种类从1704种增至1937种,“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时常跃出水面,丹顶鹤、白枕鹤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仅如此,南通滨江公园的生态修复让江滩重焕生机,常州高新区统筹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泰州市率先试点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破解“重化围江”难题,长江江苏段的碧水清波,离不开青年环保工作者、科研人员的默默守护。他们深入江边湖畔,监测水质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用科学的力量为水生态保驾护航,让青春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绽放光彩。
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注脚,在江苏水利发展的浪潮中,青年始终是勇立潮头的中坚力量。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水利建设、生态保护的伟大实践,防汛抗旱的前线,有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水利工程的工地,有他们挥洒汗水的坚守;水生态监测的实验室,有他们潜心钻研的专注。从长江之畔到太湖之滨,从运河两岸到黄海之滨,每一处水利战场,都活跃着青年奋斗的身影。他们以行动践行“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使命,让“水韵江苏”这张名片愈发鲜亮,让青春的力量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奔涌向前。
大江流日夜,青春永向前。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镜头,定格下江苏的碧水青山,也记录下青年水利人的担当与坚守。他们以水为媒,将青春热忱融入高质量发展实践,用实干书写时代答卷,让青春的浪花汇入中国梦的壮阔洪流,在治水兴邦的征程上,续写更多属于青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