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青春筑堤”映山河,奋斗之笔擘新景
2025-09-29 10:50 作者:盐城 孙宇辰

近日,记者跟随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盐城,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站项目现场,青春力量在这里扎根,守护江河安澜与万家灯火。(9月25日央广网)

以青春之名,于热土扎根,在“宏大工程”里觅得“细微坐标”。青春,当以炽热之名深深扎根于脚下热土,在浩大的工程蓝图中精准定位属于自己的那方小天地。在江苏,水利事业一端连接着国家发展的宏伟战略,另一端维系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谓是“国家命脉、民生基石”。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青年们从最初的“思路混沌”到能够“独立撰写报告”,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谋划布局”……青春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岗位的显赫程度,而在于能否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当青年将自己的成长轨迹与工程的建设进度紧密相连,那原本荒草丛生的土地变为宽阔通途、高大坚固的大堤拔地而起的景象,便成了青春最鲜活、最生动的诠释。

以担当之肩,扛起使命,在“艰难险阻”中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是青年应有的姿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硬功夫”,不止有对技术的严峻考验,更是对意志的深度磨砺。青年建设者们秉持着“钉钉子精神”,深深扎根于工程一线,将图纸上冰冷的线条转化为守护千家万户安宁的坚实屏障。他们把青春的汗水尽情挥洒在江河湖畔,将青春的理想深深融入水利事业,书写出一篇篇挺膺担当的青春壮丽篇章。

以奉献之心,照亮前路,在“个体自我”中成就“家国大我”。奉献,是青春最美的底色。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人们手提肩扛的原始劳作方式,到如今各类重型装备的广泛应用,工程建设的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青年建设者们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却始终如一。从最初“平安回家”这一简单而朴素的期盼,到后来“行洪入海时人们能够想起我们”的豪迈壮志,青年建设者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奉献的真谛。诚然,奉献并非意味着牺牲自我,而是生命在更高层次上的升华;无悔也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将个人的“小我”自觉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的坚定选择。

以传承之志,接续奋斗,在“当下时光”中书写“未来篇章”。以传承之志接续奋斗的火炬,在“现在进行时”的奋斗中书写“未来式”的辉煌。在江苏,姚顺杰等青年建设者的故事,是当下水利建设中的奋斗篇章,更是对水利精神的代代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一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今天的青年建设者,既是传承者,更是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他们运用新技术为传统水利工程赋能,凭借新思维破解水利治理中的难题,让古老的水利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当青春的锐气与历史的厚重相互碰撞、交融,便能激发出推动时代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的青春担当,不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辛勤耕耘;不是虚无缥缈的浪漫幻想,而是沉甸甸、压得实的责任担当。当青年选择与国家的需求同向发力、携手前行,个人的奋斗便被赋予了更为厚重、深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