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润青春,华章映江河。9月24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盐城,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站项目现场,青春力量在这里扎根,守护江河安澜与万家灯火。
长江奔腾,运河绵延,太湖浩渺,水网纵横的江苏大地,自古便是因水而兴的富庶之地。这片充满水韵灵动的土地,正成为当代青年施展抱负、挥洒汗水的广阔舞台。水不仅是这片土地的自然禀赋,更是江苏“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精神根脉。代代奋斗者以水为笔、以民为本,将安澜兴水、生态惠民的时代华章,深深写入江苏大地的壮阔图景。
以水为墨,蘸取奋斗之汁,书写“强富美高”的崭新画卷。江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相生相融的奋斗史。新时代的江苏青年,继承先辈精神,以水为墨,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一线,青年工程师们攻坚克难,助力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现场,年轻的技术员精心运维,确保一泓清水北上;在太湖治理攻坚战里,青年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为碧水保卫战贡献智慧。他们以钉钉子精神,将青春的汗水滴灌进每一项水利工程、每一次生态修复、每一处环境整治中,让“经济强”的根基更牢,“百姓富”的成色更足,“环境美”的底色更亮,“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底蕴更厚。这奋斗之水,既是改造自然、兴利除害的物质源泉,更是激励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甘露。
循水而行,追随奉献之流,润泽“万家灯火”的幸福源泉。水的品格,在于利万物而不争。江苏青年循水而行,将奉献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长荡湖畔,“红领巾河长”跟着“夕阳红河长”巡河护水,用稚嫩的双手捡拾垃圾、记录水质,用童声传递护水理念;扬子江畔,高校青年志愿者推着“长江生态科普小推车”,用漫画、实验演示向市民讲解江豚保护知识,让生态意识融入日常;秦淮河岸,青年环保队组成“夜巡小组”,借着灯光排查隐蔽排污口,守护着河畔的璀璨灯火与市民的亲水之乐……这些身影不分年龄、不论职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把个人价值融入为民服务的洪流,让青春在守护水清岸绿、滋养万家灯火中焕发光彩。
依水而兴,激荡创新之潮,汇聚“走在前列”的青春力量。江苏位居江淮之水与黄海之潮交汇处,开放包容、敢为人先是其鲜明的文化特质。当代江苏青年,立足这片创新热土,敏锐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为传统“水文章”注入全新活力。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为例,“90后”为主的技术团队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创新采用“BIM+无人机+智能监测”协同技术,1:1虚拟施工模型提前模拟深基坑防渗、大流量截流等复杂工况,无人机实时采集数据校准参数,不仅让关键节点提前完工,更攻克了滩涂高含水率土壤施工的难题。放眼江苏,从数字孪生系统赋能水利调度,到AI技术助力蓝藻精准治理,再到物联网设备实现农田智能灌溉,青年们用锐气与巧思,让“智慧之水”为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江海激荡,青春澎湃。水韵江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青年一代在这片热土上,以青春作笔,以奋斗为墨,继续描绘人水和谐、繁荣发展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