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电子票据跨省通办 “苏”写政务服务数字化新篇
2025-09-24 11:21 作者:盐城 沁雪

近日,江苏省财政厅印发《江苏省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应用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江苏省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此举直击群众“报销要跑腿、排队耗时长”的老难题,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升级。

今年3月,江苏便为财政票据数字化转型蓄力。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的通知》,取消江苏省暂扣款(物)专用收据、江苏省罚没物资变价专用收据等票据种类,将全省财政电子票据种类从20余种归并为11种,并明确时间节点——7月1日起省本级单位全面停用纸质票、改用电子票,明年起全省范围全面停用纸质票,为此次跨省报销试点筑牢基础。目前,江苏已联合上海、浙江、安徽建立长三角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同城化”服务,并落地医疗电子票据跨省理赔、报销等应用,正式实现财政电子票据的全国跨省互认与通用。

此次试点严格遵循财政部要求,以技术搭建跨省服务“数字桥梁”。江苏依托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电子票据系统,对接财政部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含个人与单位两类账户的数字账户体系,开辟安全、稳定、高效的财政电子票据跨省共享应用通道。个人数字账户支持自然人多省份激活,可全面归集本人在江苏及其他省份的财政电子票据,实时同步票据状态并实现线上授信流转;单位数字账户面向独立法人单位,除基础的票据归集、状态同步功能外,还增设报销锁定、报销信息反馈模块,精准匹配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以前要抱着票据跑断腿,现在打开省财政电子票据查验平台或“苏服办”APP,实名认证后,归集、查询、鉴别、报销全在线上搞定。这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把“办事窗口”搬到了群众的手机里,让跨区域服务从“遥不可及”变成了“指尖可达”。

更让人暖心的,是政策里藏着的“人情味”。《方案》没搞“一刀切”,通过对接财政部平台归集票据、查真伪、做反馈,每一步都瞄准“解决问题”;推进节奏也透着稳妥,9—10月打磨系统,11月正式应用,之后再逐步推广到全省。既为群众简化异地就医报销,也帮企业规范财务报销,这种“个人与单位兼顾”的考量,尽显“精准施策”本色。

有人说,不就是票据能跨省报了吗?可这背后的意义,远不止“方便”二字。电子票据跨省通办,是江苏建设数字政府的一块“拼图”——让数据多跑路,倒逼政务流程优化,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就这样一点点落地。当一张小小的电子票据能打破地域限制,变的不只是办事方式,更是政务服务的理念:不再让群众围着流程转,而是让流程跟着群众需求走。

从“纸上票据”到“电子流转”,从“跨省难报”到“一网通办”,照见了数字化浪潮里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如今11月的正式应用期越来越近,期待这份便利能快点送到更多人手中。毕竟,政务改革的每一小步,都是群众生活里的“一大步”,而江苏正在用这样的“小步快跑”,为全国政务数字化转型注入活力,也为2026年全国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的全面推开,埋下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