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阅兵式上,信息作战群中的网络空间作战方队携4型先进装备一亮相就“圈粉无数”,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力量与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深度诠释了中国在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背后更藏着一个民族从历史教训中淬炼出的、对新时代安全疆域的清醒认知与坚定守护。
从历史维度审视,网络空间的安全防御与80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有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长城,捍卫的是民族生存的物理疆域;如今,网络空间成为国家主权延伸的第五维战场,数据成为核心战略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连接国计民生,网络安全已从技术层面的局部问题,升级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进程的全局性命题。受阅的指挥控制、侦察感知、网电对抗装备,是新时代守护“数字疆域”的“钢铁长城”,延续着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疆域的精神血脉。
阅兵式上网络装备的亮相,更折射出中国应对全球网络安全挑战的战略定力。当前,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尚未形成统一规则,部分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推行网络霸权,网络攻击、数据窃密、舆论渗透等行为频发,给各国国家安全带来严峻威胁。中国向世界传递维护网络空间和平稳定的决心:一方面,通过技术自主可控筑牢自身网络防线,避免重蹈历史上“技术受制于人”的覆辙;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网络安全观推动全球治理,坚决维护网络安全与主权,为全球网络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更深层来看,网络空间作战方队的受阅,本质上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诠释。80年前的抗战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众志成城;如今的网络安全,同样需要“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军队的专业防护能力,更是在唤醒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从企业坚守数据安全底线,到公民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再到国家构建跨领域、跨部门的网络安全协同机制,只有形成“国家—企业—个人”的联动防线,才能真正抵御网络空间的各类风险,让“数字中国”的发展行稳致远。
“知攻善防,智能安全”,网络空间的安全守护,是中华民族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誓言的新时代践行。受阅的网络装备,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80年前全民族抗战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的我们,也将在守护网络安全的实践中,凝聚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力量。
“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国际社会携手,共筑网络空间的“和平之盾”,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