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向“新”逐“绿”谱新篇
2025-09-02 09:52 作者:盐城 渔滃

能源稳,中国兴。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披露了“十四五”能源发展“成绩单”:“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成就斐然,14亿多人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的重要推动者。

自主可控,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谁掌握了能源,谁就可能掌握发展空间、掌握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供应的“稳”与“进”,从风电光伏装机量的“三级跳”中尽显,从5.3亿千瓦飙升至16.8亿千瓦,相当于再造一个“全球最大能源系统”;每年新增装机连续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大关,每秒钟就有超过100块光伏板在大地铺展,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构建起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更关键的是,这份“规模”背后是实打实的“自主”。光伏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氢能领域诞生全球首个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装置……一系列技术突破,让中国能源发展摆脱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更打破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让风光等清洁能源成为可调度、可存储的“稳定电源”。

创新驱动,让能源韧性成为发展底气。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能源安全的内涵早已超越“有没有”,更延伸至“强不强”“韧不韧”。“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供应链展现出强大韧性。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挺进“千米深海”,这些“大国重器”彰显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与此同时,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进入发展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大国担当,以能源实力赋能全球治理。能源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牛鼻子”,更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十四五”期间,中国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也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与技术,更贡献了“发展与减排协同推进”的中国方案。从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到推动全球新能源度电成本大幅下降,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并非对立选项,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种发展理念,为全球能源治理注入了新的思路,也让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成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的能源成绩单,是一份安全答卷,更是一份发展宣言。面向未来,随着能源技术的持续创新、能源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必将把能源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