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智”管“数”作,绘就秋粮稳产好“丰”景
2025-09-01 10:28 作者:盐城 沁雪

眼下,稻穗渐沉、豆荚初鼓,田野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作为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40天左右,各地正用“智”管的精准、“数”作的高效,为秋粮稳产增收按下“加速键”,一幅科技助农的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

“智”管赋能,让田间管理长出“智慧大脑”。过去凭经验、看天气的田管模式,如今正被数据驱动的智能管理取代。在黑龙江北大荒二九〇农场,200套物联网设备像不知疲倦的“田管家”,时刻盯着大豆的长势,土壤墒情、作物营养需求等数据实时传输,经分析后精准调控肥料,每一寸土地都能“吃”到最合胃口的“营养餐”;在江西鹤子镇阳佳村的智慧稻田里,高清摄像头、气象监测站遍布田间,“美丽鹤子大数据平台”成了种地的“好帮手”,天气变化、土壤湿度随时掌握,还能自动诱集害虫、拍下虫情照片,农户跟着平台提示给晚稻配肥、防病虫,作物生长的每一步都有科技护航。“智”管不仅让田管更精准,更让农民少费心、多省心,满是民生温度。

“数”作提效,让生产作业换了“新模样”。数字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加入,打破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限,让秋粮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持续强调发展智慧农业,2025年更进一步明确,支持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这些政策导向,正化作田野间的生动实践。在山西晋城巴公镇靳庄村,千亩玉米田里两台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和杀菌杀虫剂一次喷到位,促生长、防病虫、保丰收“一举三得”;在山东莱州,针对30多万亩病虫害高发地块,当地靠数字化调度把“一喷多促”药剂精准送到田间,再加上专家线上线下指导,科学防治不留死角。从无人机飞防到大数据调度作业,“数”作让秋粮生产更快捷、更智能,守护丰收更有底气。

政策兜底,为秋粮稳产撑起“安全伞”。秋粮要丰收,既需科技“添力”,更需政策“托底”。为应对秋粮生产中的风险,中央财政及时拿出11.46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13个粮食主产省份推进“一喷多促”;农业农村部制定专项方案,派工作组赴18个省份蹲点指导,帮各地应对高温干旱、台风、病虫害等“拦路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更明确,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应用,从顶层设计上为“智”管“数”作筑牢支撑;地方也积极跟进,山东莱州免费发药剂、四川洪雅组织技术队上门服务,中央统筹、地方落实的合力,让秋粮稳产有了坚实依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智”管的精准施策,到“数”作的高效便捷,再到政策的坚实保障,三方同向发力,不仅守护着今年的秋粮丰收,更点亮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随着数智技术更深地融入田间地头,政策保障持续加力,我们定能年年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让丰收的喜悦洒满神州大地,朝着农业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