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经济激活消费引擎 化“流量”变“留量”
2025-08-25 10:45 作者:盐城 朱亚华

今年以来,江苏消费市场频现“首店热”“首发潮”。徐州地铁商圈里限定奶茶排起长龙,南通餐饮首店实现“当天核查、当天受理”,南京德基广场借Burberry、PRADA首发活动承接“苏超”流量,苏州发放超4400万元补贴支持首店落户……数据显示,全省新设首店已突破800家,其中全球或亚洲首店2家、全国首店17家。这一连串鲜活案例,不仅是消费市场复苏的信号,更是江苏以“首发经济”为引擎,推动消费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的生动实践。

政策“陪跑”,为首店经济落地提速。江苏一改传统“审批者”角色,转向全方位“陪跑者”。省级“首发经济15条”明确压减审批时限、推出进口通关“服务包”;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也亮出“特色牌”:崇川区实施“3工作日现场核查”,苏州三年发放补贴4434.69万元,无锡对演唱会外地观众超50%的首店最高补贴50万元。这些政策已超越单纯资金扶持,更体现为制度创新与服务重构,有效破除首店落地的“梗阻”,让品牌“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

场景赋能,以差异化竞争激活消费链。江苏各地拒绝“千店一面”,而是结合城市基因,打造风格鲜明的消费场景。南京德基将高端美妆与体育流量结合,苏州仁恒仓街让星巴克与非遗文化碰撞,无锡太湖音悦城以“音乐+商业”打破传统综合体模式……这些项目不仅是卖商品,更是卖体验、卖文化、卖生活方式。它们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至4.3小时,推动“为首店而来,为其他业态买单”,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首店生态重构,从“单点爆发”到“系统创新”。江苏的首发经济早已超越“开一家火一家”的初级阶段,正在重构整个消费生态。HEAD海德在徐州组建“头号玩家俱乐部”,提供免费穿线服务;MINISOSPACE全球首店保持“周周上新”;BAPE推出“江南春日”限定系列……这些首店通过跨界融合、限量发售和文化注入,形成持续吸引力,成为撬动二次消费、关联消费的支点。它们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品牌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枢纽。

IP引领,为城市注入独特消费辨识度。首发经济若要持续升温,必须扎根城市文化,打造独特IP。南京正着力塑造“首发南京”形象,苏州推动潮流与古城“双向奔赴”,无锡依托太湖资源构建“音乐商业地标”。专家建议,江苏可借鉴重庆“巴渝特色”经验,将首店政策与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紧密结合,避免同质化竞争,真正让商业空间成为传递城市风貌的窗口。

繁荣背后也需冷静思考。首店经济不能陷入“财政奖补竞赛”,更不能脱离市民真实需求。江苏的做法可贵之处在于,既支持高端商业服务升级,也重视“它经济”“悦己经济”等大众业态,使首发经济兼具高端化与平民化的双重气质。想要在新一轮消费竞争中突出重围,仍需进一步梳理城市特色,将首店、首展、首秀与本地文化更深层次绑定,让“首发高地”真正成为“消费福地”与“文化名片”。

唯有如此,方能使“首发经济”不止于一时的热闹,而是持续为城市注入消费活力、文化魅力和产业动力,最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