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如何让“无形资源”释放“有形价值”,成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日,以“苏数引领价值绽放”为主题的数据价值化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江苏以“制度筑基、市场驱动、创新协同”的三维体系,亮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成绩单”,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江苏智慧”与“江苏方案”。
制度筑基,织密协同发展网。制度建设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基石。《江苏省数据条例》作为全国首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省级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数据权属、流通规则及安全保护,为改革提供法治指引。大会上,江苏省数据集团和全省13个设区市数据集团共同发布《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行动方案》,该方案以“五个一体化”为核心,旨在构建全省数据流通统一大市场,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奠定坚实基础;江苏省数据交易所今年年初进驻江苏国际数据港后,已上架数据产品3837款,场内交易额达9910万元,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大动脉”,推动全省数据资源从“分散沉睡”走向“协同增值”。
市场驱动,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市场化是数据价值释放的“智慧钥匙”。制度规则与市场化机制协同创新,在江苏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大会发布的《数据交易产业生态培育计划》,直击“可交易、可定价、可监管”的痛点。江苏通过培育专业数商、完善交易规则、探索公共数据定价及收益分配机制,构建“主体活跃、规则清晰、安全可控”的交易生态。例如,通过建立数据流通交易区域运营中心,为数据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让数据市场真正“活”起来。当数据像商品般规范流通,企业方能敢用善用数据,让其成为产业升级“倍增器”、动能转换“强引擎”,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协同,拓展数据要素应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实践。江苏既保持了改革的勇气,又坚守了审慎的智慧。一方面,江苏勇于突破制度壁垒,在数据安全与流通技术、公共数据开放等领域大胆探索,为创新提供“宽松环境”;另一方面,江苏始终将“安全”作为前提,在统筹数据发展与安全中寻找平衡点,既要避免因循守旧错失机遇,也要防止盲目冒进带来风险,让改革始终在规范轨道上稳步前行。例如,南钢联合华为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打造“数据炼钢”新模式,实现了大规模集控、无边界协同、大数据决策、智能化运营颠覆式变革。
站在“十五五”规划开局新起点,江苏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已为全国探路。未来,随着制度体系的持续完善、市场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不断深化,江苏将继续以“苏”数为笔,在数字经济的蓝图上写下更多精彩篇章,为“十五五”期间全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