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外部挑战。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加力扩大有效投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内需,正成为我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关键动力。今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继续发挥增长主动力作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更是成效显著。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9万亿元,惠及超3.2亿人次。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超1.1亿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789万件。一项项亮眼的数据,印证了政策激活消费方面的强大效能,也充分彰显了消费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
未来,消费领域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增长迅猛,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等方面的支出已超越商品消费。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今年以来,一系列精准政策持续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减轻借贷成本,育儿补贴、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等举措缓解家庭负担,从根源上降低消费门槛,为消费回暖注入“强心剂”。在此基础上,各地可通过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发放定向消费券等方式激活消费需求,通过推进增收减负、强化劳动保障等手段改善消费预期,让服务消费真正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投资同样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抓手。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而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品质居住等民生领域的需求更是亟待满足,投资潜力不容小觑。释放投资潜力,关键是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将重大工程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结合,以点带面激活投资领域;二是将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优质供给扩容结合,围绕优质教育、品质居住、养老托育等需求拓展投资空间;三是将民营经济支持政策与市场信心修复结合,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只有让投资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民生项目倾斜,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才能稳步修复投资信心与投资增速。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内需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关键在于“有效”二字,意味着扩大内需不是盲目、粗放式的,应是具有精准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故此,需通过精准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释放内需潜力的目的,同时聚焦有效益的投资项目和有需求的消费领域,以质量提升、效益优化为核心抓手,实现内需潜力最大化释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