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进展凸显韧性,中国经济活力迸发进行时
2025-08-23 10:30 作者:盐城 孙宇辰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新成就、各地“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前7个月我国数字新消费蓬勃发展、全国首条自贸区中欧班列十年开行1378列……多维度进展凸显中国经济强劲韧性与活力。

工程筑基,重大项目勾勒发展“新动脉”。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从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的合龙,到渝昆高铁炳辉隧道的贯通,一项项重大工程正以“中国速度”重塑区域经济版图。重大工程“挑大梁”,不止有钢铁与混凝土的堆砌,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西十高铁将西安至武汉的时空距离大幅压缩,长三角船闸扩容让千吨级船舶畅行无阻,阜淮铁路则让皖北城市群紧密相连。重大工程,如同发展的“新动脉”,既解决了当前的发展瓶颈,更为未来布局了战略空间。

数字领航,新消费浪潮激活经济“新细胞”。数字新消费的蓬勃兴起,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科技注脚”。在深圳南山区的“银龄数字课堂”里,老年人通过AI技术学习防诈骗、记录生活,这不仅是技术的普及,更是消费场景的延伸。当智能家居、AI眼镜成为爆款,当无人机制造、车载设备产业高速增长,数字技术对传统消费的全面赋能,让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更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从餐饮到旅行,从美妆到药品,数字消费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生活,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消费升级,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细胞”。

开放共赢,国际班列与自贸区奏响“合作曲”。中欧(厦门)班列十年开行千余列,江苏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货值突破三万亿元……数字背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中欧班列以海铁联运压缩运输时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吸引企业集聚,共同构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当中国的工程装备通过中欧班列走向欧洲,当江苏的自贸区企业与全球市场深度对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立足国内大循环,又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的中国。开放共赢的姿态,既为中国经济开辟了新空间,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中国方案”。

透过数据看活力,高质量发展入心来。从体育场地的欢声笑语到数字课堂的银发笑颜,从高铁隧道的贯通轰鸣到自贸区班列的汽笛长鸣,中国经济正以多维度突破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既有应对挑战的韧性,更有开拓未来的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中国经济,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