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滚滚闪金光,机器隆隆打谷忙……”金秋传来喜讯,8月2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这沉甸甸的丰收成果,让粮仓更稳固,让民心更安定。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早稻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一季,其丰收与否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大局。今年早稻增产,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饭碗端得更稳的有力证明,为应对复杂形势、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注入了强劲信心。
唱“稻丰”,粮仓“稳”,底气源自政策“托”得稳。哪有轻轻松松的丰收,唯有政策护航的保障。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2025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明确为2.56元/公斤,连续6年上调,稳定了农民种粮预期。各地层层压实责任,配套出台措施。以江西上饶为例,当地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为早稻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上饶市已投入近5万台(套)农机具奋战“双抢”,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主力装备达1.46万台。据统计,2025年上饶市早稻亩产预计超390公斤,较上年增产5%左右。正是这些政策的精准落地,使得全国早稻播种面积连续6年稳定在7100万亩左右,即便局部地区受春旱影响面积略有减少,也未动摇根基。
唱“稻丰”,粮仓“稳”,实力来自科技“撑”得稳。“藏粮于技”结硕果,科技赋能促增收。各地积极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早稻主产区蹲点包片指导,促进集中育秧、机插机抛、侧深施肥、增密增穗等关键技术落实。在浙江,经过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中组100”在江山市宣林农场实测攻关田最高亩产达850.85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达838.84公斤,双双打破纪录,实现早稻单产首次突破800公斤的历史性跨越。在全国10个早稻生产省(区)中,除海南受强台风天气影响单产有所下降外,其他9个省(区)单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江西、湖南、广东单产分别增长2.2%、2.0%和1.6%,科技成为单产提升的核心动力。
唱“稻丰”,粮仓“稳”,助力发展“走”得稳。早稻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好头。主产区中,江西、湖南、广东去年早稻因灾减产,今年均实现恢复性增产并稳步提升,早稻产量分别增加3.3亿斤、2.6亿斤和1.1亿斤,增长2.4%、1.8%和1.0%;广西增加0.1亿斤,增长0.1%。非主产区中,浙江、福建早稻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安徽、湖北、海南、云南产量略有减少。夏粮稳产、早稻增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我们也更有底气腾出手抓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固支撑,推动各行各业稳步前行。
“农民踏上富裕路,幸福生活万年长!”早稻丰收是粮食生产的阶段性胜利,更是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珍惜丰收成果,持续强政策、兴科技、抗风险,让粮仓年年满、民心岁岁安,让丰收的歌儿越唱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