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拖拉机出口量超9万台,金额突破43亿元。其中,25-50马力中型拖拉机出口同比激增60%,履带式拖拉机涨幅高达454%。这不仅是一场出口数据的跃升,更是中国农业科技与高端制造能力的全球亮相,标志着我国农机产业正从“数量扩张”迈向“质量崛起”,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纵观我国农机出海态势,三大趋势尤为显著。一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过去以手扶拖拉机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如今大马力智能拖拉机、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已成为出口主力。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连续多年大幅增长,凸显中国农机正突破“低端锁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二是市场范围不断拓宽。东南亚市场占比达45%,南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彰显出中国农机具备适应多元农业环境、满足全球差异化需求的强大能力。三是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北斗导航、智能控制、新能源动力等前沿科技与农业机械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农机从“跟跑”变为“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
农机出口跃升的背后,是创新驱动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支撑。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机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优机优补”“更新补贴”等精准政策,不仅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更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农机企业铺就了通往全球的快速通道,促进了技术、产品与标准的对外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机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国产农机不仅在品质、性价比和适应性方面形成组合优势,更逐步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农业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服务链条延伸至售后培训、技术支援与数字化管理,显著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用户黏性。
农机虽小,却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产业。它凝聚了工业制造、科技创新与农业转型的三重命题,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领域。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和“一带一路”合作深入发展,中国农机出海仍具有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唯有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全球服务体系,才能让这场出海热潮持续澎湃。让中国农机不仅闪耀世界,更为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