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全民健身新成效,绘就体育强国惠民新图景
2025-08-21 11:14 作者:盐城 郭玉婷

8月1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其中全民健身领域的成果尤为亮眼,展现出我国在推动全民健康、建设体育强国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卓越成效。

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这一数据的增长,见证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曾经,“健身去哪儿”困扰着众多健身爱好者,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场地分布不均衡,让人们的健身需求难以充分满足。如今,随着大量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小型运动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5分钟健身圈”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城市中的闲置空地、边角地被巧妙利用,变身成为群众健身的热门场所;乡村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推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让农村居民也能在家门口畅享运动的快乐。场地面积的大幅增加,不仅让群众健身有了“好去处”,更点燃了大家参与运动的热情,为全民健身事业筑牢了硬件根基。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71万人。这些活跃在基层的“健身引路人”,犹如点点繁星,照亮全民健身的科学之路。他们活跃在公园、广场、社区健身站点,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从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到运动中的动作规范,再到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每一个环节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耐心细致的讲解与示范。对于老年人,他们指导科学的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助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于年轻人,在力量训练、跑步技巧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提升运动效果与安全性。科学健身指导的广泛覆盖,让群众不仅“能健身”,更“会健身”,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提升健身的科学性与持续性,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身的质量与水平。

更令人欣喜的是,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经超过38.5%,这一数字反映出全民健身理念已深入人心,体育运动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的晨跑队伍,到乡村的广场舞群体;从青少年热衷的篮球、足球赛事,到老年人喜爱的门球、柔力球活动,各类体育运动在社会各阶层蓬勃开展。“村超”“村BA”等乡村体育赛事的火爆出圈,不仅展现了乡村体育的活力,更带动了广大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城市里的各类健身俱乐部、运动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着众多市民投身其中。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有力推动着健康中国建设,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取得的这些惠民新成效,不仅提升了国民身体素质,更在促进社会和谐、拉动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持续巩固和拓展全民健身成果,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供给,让全民健身的热潮持续高涨,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让体育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