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一张“小票根”正焕发新的生命力。手握一张球赛门票,为热爱呐喊之余,还可以享受购物、住店折扣;揣着一张火车票,奔赴远方的风景时,也能畅游沿途多个景点;看完一场精彩演出,离场时或许能收获餐饮、停车的意外优惠……“票根经济”串珠成链,串联起不同消费领域,为消费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
过去,用完随手丢掉的票根,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宝”。从赛场欢呼到商圈烟火,从交通票据到文化凭证,“票根经济”的本质是对消费需求的精准响应,对市场资源的高效整合。一张张小票根,是通行证,也是打折卡、兑换卡,成功地将单一消费行为转化为更长的消费链条,带动形成更多消费增长新亮点。
“票根经济”看似简单,实则是撬动消费的“超级杠杆”。平台数据显示,一张门票平均带动相当于门票价格1.5至2倍的二次消费;演出、赛事等票根拉动周边酒店玩乐等总消费增长超100%。在政策设计上,多地推出“组合拳”激活消费潜力:上海发布《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票根经济”纳入全市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浙江启动“浙BA”,发放赛事消费券,配套推出“赛事票根”专项优惠;重庆南岸区聚焦“跨界融合”,将交通票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归根结底,“票根经济”能成为引流法宝,最关键的是真实惠,只有真金白银让利,消费者自然心甘情愿掏腰包,多体验、多消费,市场这盘棋才能越下越活。
“票根经济”仅仅是打折吗?换个角度看,各行业盘活资源、联动起来,文化消费就能溢出更多价值,带来无限可能。暑期是文旅消费高峰季,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小票根“含金量”持续提升的背后,是“文旅+”业态的不断焕新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探索一张票玩转一座城,不断延展“票根经济”,将火车票、飞机票、电影票等“废弃物”票根,升级为文旅消费“一卡通”,鼓励商业街区、酒店民宿、餐饮娱乐等行业围绕文旅主题创新经营模式,丰富消费业态,升级文旅消费体验,进一步激发二次消费潜力,让消费者从“看完就走”转向“留得下、玩得欢、记得住”。
“苏超”火爆出圈,“票根经济”风生水起。凭一张球票,可夜游南京秦淮河,吃常州萝卜干炒饭,去扬州感受“皮包水”和“水包皮”,在盐城边看球边观鸟……球票成了打开文商旅体的万能钥匙,也成了“爱上一座城市”的缘起。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苏超”前六轮,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等五个领域近38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超四成。泼天流量,通过一张张门票,转化为更可观的消费。
有人说,“一座城市打动人心的,始终是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高超的城市治理。”这或许就是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的关键之处。无论是因地制宜打造独具辨识度的城市特色IP,重塑城市文化认同,提升旅游消费品质和体验感,还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治理机制升级吸引更多客流,释放出“1+1>2”的乘数效应。相信在未来,“因为一张票,来到一座城”将越来越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