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十个字,已从一个地方实践的理念跃升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智慧。这份报告所承载的,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更是中国为人类永续发展贡献的思想坐标与行动方案。
理念的变革,源于文明根脉的深厚滋养。报告开宗明义指出,这一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从“天人合一”的古老哲思,到“劝君莫打三春鸟”的民间智慧,中华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共生之道早已融入血脉。今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中华生态智慧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它超越了西方工业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科学解答了发展与保护看似无解的世界性难题,构建起全新的价值逻辑——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守护自然就是保障民生福祉。胡军主任精辟指出,这实质是一场“思想的变革、发展的变革、治理的变革、文明的变革”,其核心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
实践的伟力,绘就美丽中国的壮丽图景。理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报告展现的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有力的注脚。从塞罕坝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到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从壮士断腕般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双碳”目标的坚定承诺与行动——中国大地上,无数生动实践正将理念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态红利与发展动能。国际观察家敏锐注意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这是一条艰辛但正确的道路,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成就、协同并进。
世界的回响,彰显东方智慧的普遍价值。这份报告的世界意义,在于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满希望的中国方案。当生态危机成为人类共同挑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其深刻的生态哲学和成功的实践路径,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与保护困境提供了崭新视角。它呼应了人类对永续发展的共同渴望,其蕴含的尊重自然、绿色转型、普惠共享的核心要义,具有超越国界的普遍价值。报告引发的积极国际反响,特别是其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全球生态文明话语深刻契合的认同,有力证明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绿水青山的中国答卷,铺展的不仅是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更昭示着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当如报告所期,持续生动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让这源于东方、惠及世界的理念与实践照亮更多前行之路。当世界更多地方将“绿水青山”真正视为无价之宝时,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壮阔图景必将更加清晰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