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通途织锦绣 流动中国谱新章
2025-08-10 09:38 作者:盐城 郭玉婷

交通,是驱动经济奔腾的强劲引擎,亦是串联万家灯火的民生通途。“十四五”期间,我国“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从蓝图照进现实,在广袤大地铺展出生动实践。

交通网络的立体化延伸,为经济循环提供了高效支撑。作为现代经济的血管系统,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要素流动效率与产业布局形态。超90%的主骨架建成率,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空间阻隔被大幅消解,资源配置的半径与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从内陆城市依托陆上通道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到沿江经济带借助黄金水道形成产业集群,交通网络的延展性正持续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实现优化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坚实的流通底座。在贵州,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横跨峡谷,通车后的三年里,沿线区域GDP年均增速就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

交通服务的品质化升级,让民生获得感持续增强。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是交通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服务体系的优化,曾经制约群众出行的瓶颈不断被打破,“说走就走”从梦想照进现实。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高铁单日最高发送量突破150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近一倍,电子客票覆盖率达100%,刷脸进站平均耗时不超过8秒。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特色物流网络的构建,让不同群体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这种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实现的跨越,彰显着交通发展的温度,是“人享其行”理念的深刻实践,让交通发展真正成为民生改善的助推器。

交通强国的战略性布局,正在塑造发展新优势。超级工程的落地与技术创新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交通网络的硬件水平,更构建起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从智能驾驶技术的商用化,到绿色低碳交通的广泛应用,交通领域的创新实践正引领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交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多维度的发展合力。乡村振兴因交通网络而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借助交通动脉而深化拓展,对外开放依托交通枢纽而能级提升,这种系统性的协同效应,正在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着全方位的支撑。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节点回望,交通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者,更是发展动能的转换器、美好生活的赋能者。从物质流通到人员往来,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交通网络就像一条纽带,连接起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生活的具体感知。当“物畅其流”的效率与“人享其行”的温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织,流动的中国正以交通为笔,书写着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发展新篇,而这正是交通强国建设最生动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