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服务出口更是同比增长15%。“中国服务”成为继“中国制造”之后,中国外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这张名片,洋溢着蓬勃的“新”意。上半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同比增长7.8%,一批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来数加工”“外数中算”、跨境数据云服务等,勾勒出数字时代服务贸易的全新图景;《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优秀文化作品扬帆出海,更带动电影、游戏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加速“走出去”。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正重塑全球合作模式……中国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陕西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在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成14个海外农业示范园区;南京浩鲸云采用规模化远程交付模式让云技术“漂洋过海”,“沙特云”帮助当地传统的数据中心实现上云,节约30%左右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功开发乙撑胺绿色合成工业化技术,为全球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抢抓新机遇,“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这张名片,饱含着温暖的“心”意。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第一大领域,旅行服务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增幅高达68.7%。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等政策的持续完善与深化。比如多地将过境免签时长延长至144小时,覆盖更多口岸与城市,让国际游客得以更从容地体验多地风光;离境退税则进一步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围,简化退税流程,实现“即买即退”“线上退税”等便捷服务。这些贴心举措精准发力,不仅稳稳锁住全球关注的目光,更让“中国游”的热潮持续涌动、“中国购”的活力愈发强劲。
这张名片,托举民生就业的“容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24年末,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已突破48%,较2012年提升12.7个百分点。从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岗位,到文旅行业的服务岗位,再到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岗位,服务业以其庞大的就业容量,吸纳了不同技能、不同背景的劳动者,既解决了“就业难”的民生痛点,也通过岗位结构的升级,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就业质量”与“产业质量”同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功能”。未来,随着服务业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创新动能持续迸发,“中国服务”这张名片必将更加闪亮,为全球市场增添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