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前教育,为儿童成长筑牢根基
2025-08-07 10:08 作者:盐城 周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前教育则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我国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党中央充分考虑新时代满足民生需求和支撑国家战略作出的科学决策。免费学前教育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明确“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从政策倡议上升为法律要求,彰显了国家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决心。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落地,核心在于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体系。根据《意见》,中央与地方财政按照“分档分担”原则,对免除的保育教育费给予补助。其中,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区域获得更高比例的中央支持,例如第一档地区中央财政分担80%,第二档分担60%,而东部发达地区则分担50%。这种差异化的财政分担机制,既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又确保了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均衡实施。同时,将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从源头破解师资短缺与流动难题。一系列举措,让免费政策不是昙花一现的福利,而是扎根本土的制度性保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公平享受政策红利。

免费教育不等于降低质量,反而对教育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见》强调,要同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建立科学动态的投入调整机制,强化师资培训与监管。例如,浙江等地通过“浙里办”APP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民办幼儿园补贴申请与监管的透明化,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放。在师资建设方面,政策要求各地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补助范围,推动教师待遇与公办园接轨。此外,政策鼓励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与个性化服务,例如民办园可通过“小而美”的精品化路线,在差异化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突出。《意见》针对这一现实,采取了“分类施策、精准滴灌”的策略。例如,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等地区继续执行现行倾斜政策,确保少数民族儿童和边远地区孩子优先享受免费教育。同时,政策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对口支援、教师轮岗等方式,向中西部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距。在城乡统筹方面,甘肃、宁夏等地通过“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辐射周边村园,实现了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容提质。这种“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入园难”问题。

从“有园上”到“上好园”,免费学前教育承载的不仅是家庭的期待,更是民族的未来。随着政策深入推进,更多孩子将在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中开启人生,为终身发展奠基,为教育强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