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温度筑牢“生育友好”根基
2025-08-05 10:57 作者:盐城 韩颐芫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人口形势深刻变化的当下,“生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关键议题。近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公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育儿家庭前行的道路,也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这一制度彰显了国家对民生的关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

育儿补贴制度覆盖面广、力度大,体现了民生工作的普惠与公平。全国范围内每孩每年3600元的补贴,看似有限,但积少成多,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据估算,每年将有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这项育儿补贴,这无疑为育儿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支持,缓解了他们在孩童成长初期的经济压力。在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能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这份决心和担当,是我党执政为民的深刻体现。这不仅是对育儿家庭的物质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让人们感受到国家与家庭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生育、养育的挑战。

育儿补贴所传递的“生育友好”价值导向,对于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意义深远。它让群众看到国家鼓励生育、支持家庭的态度,有助于重塑公众对生育成本的预期,减轻育龄人群生育养育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意愿。当家庭感受到生育不再是独自承担的重负,而是有国家力量支撑时,他们会更有勇气和信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人口问题一直是“国之大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生育问题错综复杂,育儿补贴并非解决生育问题的“万能钥匙”。子女托育、住房保障、教育成本等问题都是育儿家庭关心的重点。应出台各种相应的政策给予“生育友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持。例如,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解决家长“没人带娃”的难题;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让育儿家庭住有所居;优化职场环境,保障女性的生育权益和职业发展。只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育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解决育龄人群“不敢生,不愿生”的顾虑。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需要政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国家与社会要对准生育痛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以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政策回应多元关切,为生育减负,为幸福加分。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育友好”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家庭能够更加从容地迎接新生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与支持中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