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文旅“混搭风”劲吹 激活消费新动能
2025-08-03 12:24 作者:盐城 沁雪

8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旅游市场以“混搭”创新与跨界融合丰富游客体验,成为拉动内需、激活经济的有力引擎。

假日经济与季节特色的“时空混搭”,构建起全年旅游的黄金矩阵。元旦的辞旧迎新、春节的阖家出游、清明的踏青追思、五一的休闲狂欢、端午的民俗体验,五个节假日串联起上半年的旅游热潮。而“北上冰雪,南下避寒”的冬季格局与“花期相遇”的春季线路,则让季节特色转化为消费动力。哈尔滨的冰雕与三亚的暖阳遥相呼应,武汉樱花与菏泽牡丹接力绽放,时空交错的体验既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更让旅游市场摆脱了“淡季瓶颈”,实现全域全时的繁荣。

入境政策与消费场景的“内外混搭”,打开了旅游开放的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境免签扩至55国、“即买即退”退税政策落地的便利化举措让入境游从“观光打卡”升级为“深度消费”。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1倍;而海南入出境外国人中,以旅游事由免签入境者占比高达89%……从“中国游”向“中国购”的转变正加速显现。当外国游客在西安城墙感受历史,在成都街巷品味烟火,在免税店选购心仪商品时,旅游已成为连接中外的纽带,既拉动了消费,更传递了中国文化魅力。

“旅游+”的跨界混搭,让体验经济迸发出无限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体验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潮汕英歌舞的刚劲、安徽鱼灯的灵动、湖南赛龙舟的激情,让民俗活态传承;音乐旅行打破了演出场馆的边界,音乐节与古城、演唱会与山水的结合,让耳朵与眼睛共赴盛宴;电影与旅游的碰撞更具想象力,从朱雀廊的实景重现到主题铁路专线的沉浸式体验,游客从“看电影”变成“入剧情”。而“苏超”赛事催生的“足球+美食+美景”礼包,展现出体育与旅游的混搭,让一座城因一场赛而沸腾。

文旅混搭的背后,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不再满足于“卖门票”的单一模式,而是通过场景创新、服务升级、产业融合,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消费链条。这种转变,既提升了游客的获得感——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从被动观光到主动参与,更让旅游经济从“流量经济”转向“留量经济”,从“一季红火”变为“四季常青”。

从数据看活力,32.85亿人次的脚步丈量着神州大地的广袤,3.15万亿元的消费足见市场潜力;从体验看创新,文旅的融合创新正在赋予旅游全新的内涵。当每一次出行都能收获多元体验,每座城市都能绽放独特魅力,中国文旅市场必将在融合创新中,书写更精彩的消费故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丰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