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曾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党和政府以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征程。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再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如今,黑臭水体重现清流,荒芜沙地披上绿装。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从全球环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向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转变。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并采取有力行动稳步推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与落实,举办一系列重要国际环境会议,推动确立“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全球生态保护目标,中国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探索上升到科学理论指导的新阶段。它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重大关系,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深刻把握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至关重要。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以生态优势塑造发展新动能;要坚持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相结合,既集中力量攻克突出难题,又强化系统施治;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遵循规律、科学施策;要坚持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向发力,以严密的制度、法治和监管激发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双碳”目标与国情实际相协调,在积极稳妥推进中筑牢绿色根基。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