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为孩子铺就未来之路
2025-07-29 09:57 作者:盐城 渔滃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着重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民生福祉备受重视的当下,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与民生范畴的热议焦点。从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到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为学前教育的变革指明方向,这不仅是对民生诉求的有力回应,更是为国家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眼下,学前教育支出早已是许多家庭的“固定重担”。城市家庭每月数千元的学费、餐费叠加,农村家庭为追逐优质资源辗转奔波的精力消耗,让“入园贵”成为影响家庭幸福感与生育意愿的现实梗阻。免费学前教育通过财政投入“托底保障”,将直接把家庭从教育支出的焦虑中解放出来。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已覆盖八成以上,这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扎实的“现实土壤”,让“生得起、养得起”的民生期待从愿景变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实景,让父母得以用更从容的姿态陪伴孩子成长。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其公平性直接决定着人生起跑线的平衡。尽管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入园率已达92%,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质量差距仍客观存在,城市幼儿园的绘本墙、科学角与专业师资,与部分农村幼儿园的设施简陋、师资薄弱形成鲜明对比。免费政策的推行,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标准化改善,更包括师资培训的常态化开展、课程体系的科学化优化。这意味着农村孩子能接触到规范的启蒙教育,留守儿童能获得专业的成长引导,从源头上阻断“教育差距代际传递”的链条,让“幼有优育”成为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而非特殊待遇。

教育从来都是最具性价比的民生投入,而学前教育的回报率早已被全球研究反复印证。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孩子,在专注力、社交能力、学习习惯上的优势将贯穿终身,这不仅是家庭的“未来财富”,更是国家人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87%普惠园覆盖率的基础上推行免费政策,既能巩固教育普及的已有成果,又能通过质量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普惠力度逐渐加大。如,浙江湖州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推动民办普惠园收费标准与同级公办园基本持平,普惠率达97%以上。这笔看似“花钱”的民生投入,实则是在为民族未来储蓄竞争力,让教育红利持续转化为发展红利。

从立法保障到政策落地,从普惠覆盖到免费推进,学前教育的每一步跨越都承载着民生期盼与国家担当。当然,“逐步推行”的节奏也提醒我们,政策落实需警惕“重形式轻质量”的误区,要在财政保障、师资建设、监管评估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免费”与“优质”并行不悖。当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启蒙教育,当每个家庭都能卸下育儿重担轻装上阵,这幅教育惠民的温暖图景,必将成为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