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织网,绘就“流动中国”的壮美画卷
2025-07-28 11:53 作者:盐城 孙宇辰

“十四五”时期,中国交通跑出“加速度”。五年来,中国织密“大动脉”网络,高铁、公路、航空、物流协同发展,“六轴七廊八通道”主骨架建成率超九成,连接全国80%以上县级行政区,服务约90%的经济和人口总量。从“能通”到“通畅”,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正加快成为现实。

交通主骨架,撑起流动中国的坚实脊梁。曾经,一些偏远地区因交通不便,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如今,交通主骨架的延伸让这些地区融入全国交通大循环,资源得以高效配置,市场得以广泛拓展。“六轴七廊八通道”主骨架的构建,是我国交通发展的关键一招,如同巨人的身躯,撑起了中国交通的大框架,连接起全国大部分县级行政区,将经济和人口的核心区域紧密相连。从东部沿海的繁华都市到西部内陆的广袤大地,从北方的辽阔平原到南方的山川丘陵,主骨架跨越地理障碍,打破区域壁垒。交通强国不仅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为人员、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搭建起坚实的桥梁,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多式联运,奏响流动中国的和谐乐章。高铁、公路、航空、物流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是“流动中国”的动人旋律。比如,高铁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成为人们长途出行的首选,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航空运输跨越时空,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让“天涯若比邻”不再遥远……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无缝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日常的通勤出行,还是大规模的物资调配,都能在多式联运的体系中高效完成。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既提高了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乡交通一体化,打通流动中国的最后一公里。过去,农村地区交通闭塞,农产品难以外销,农民出行困难;如今,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通村入户,让农产品能够顺利走向市场,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大幅增加,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是中国交通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体现。便捷的交通,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向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发展,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的普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推进,让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了人员和物资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十四五”这五年,中国交通用一张密织的网,勾勒出“流动中国”的生动轮廓。这张网,是发展的网、幸福的网、绿色的网。未来,中国交通必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织密织牢这张网,让“流动的中国”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