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美好生活,“焕”出居民幸福感
2025-07-25 10:29 作者:盐城 于题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今年1—6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5万个。分地区看,河北、辽宁、重庆、黑龙江、上海、福建等6个地区开工率超过80%。一个个老小区在改造中褪去“旧貌”、焕发“新颜”,不仅“改”出了宜居环境,更“焕”出了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切实举措。从加装电梯解决“爬楼难”,到整治环境打造休憩空间;从规划车位满足停车充电需求,到“一户一设计”回应多元诉求,各地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行动指令”。上半年,全国共改造提升水电气热等各类老化管线1.18万公里,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小区4000多个,加装电梯超过8000部。与此同时,增设停车位13万多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144万平方米。重庆江北区塔坪片区逐户走访各户居民,将“飞线下地、上下水堵塞”等诉求整理成“必改清单”;河北石家庄某小区放弃“统一刷外墙”的表面工程,优先推进屋顶防水、管道更换。各地从群众需求出发,下足“绣花功夫”,让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改居民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民之所盼,技之所往。“施工噪音吵得彻夜难眠”“道路开挖后买菜要多绕半小时”,改造中的“扰民难题”曾让不少居民犯怵。而技术创新始终围着居民的期盼发力,让改造过程更“省心”。居民盼“工期短一点、噪声小一点”,装配式技术及时助力,上海部分小区将墙体配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拼装时施工噪音降低60%,工期缩短近一半;居民盼“停车不再靠抢”,智能系统精准破局,重庆通过车位共享算法优化,让小区有限车位利用率提升30%,“回家找位难”成为历史;居民盼“雨天不积水、环境更宜居”,绿色技术全程护航,济南铺设透水地砖、修建雨水花园,既解决了积水顽疾,又为小区增添了一片“会呼吸的生态绿”。技术创新让改造从“不得不忍”转变为“贴心服务”,居民在“少折腾”中便能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民之所享,治之所成。改造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能否守住改造成果,长效治理是核心。各地正通过共建共治,让老旧小区既“改得好”更“管得好”。上海静安区彭一小区改造后,居民自发组成“监督小分队”,定期对物业服务、设施维护打分评议,发现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河北保定市某社区探索“居民议事+专业物业”模式,改造后由居民共同商议物业费标准,引入便民服务商家补充管理资金;厦门某小区将闲置空间精心改造成“邻里议事厅”,居民轮流当“管家”,在解决小区琐事中悄然拉近邻里情谊。从“政府包办”到“大家共建”,居民从改造的受益者转变为治理的参与者,这种“共建共享”的格局,让老旧小区的“新生”既有光鲜外表,更有持久活力,让幸福在家门口稳稳扎根。

住所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期待各地继续扎实推进改造工作,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更多居民在老旧小区的“蝶变”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让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更持久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