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万亿元,“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2025-07-23 10:31 作者:盐城 唐糖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在壮阔蓝海中劈波斩浪,交出亮眼答卷,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强势领跑国民经济。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从“物理叠加”的量变积累到“化学反应”的质变跃升,海洋经济正不断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的“蓝海”,以澎湃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依海图“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支撑。海洋产业是激活“蓝色经济”的核心载体,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海洋产业通过“智改绿转”焕发新生:渔业告别“靠海吃海”的粗放模式,智能化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平台让“蓝色粮仓”提质增效;船舶工业加速绿色转型,新能源船舶、高端海工装备订单持续增长,擦亮“中国制造”名片。与此同时,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凭借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优势成为新增长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临港产业集群,让海岸线成为串联产业链的黄金纽带,真正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比如,盐城依托黄海湿地生态优势与港口资源,推动海洋渔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渔旅融合”特色园区,既守护了生态底色,又让传统渔业在产业链延伸中释放多元价值,成为“依海兴产、以产促兴”的生动注脚。

向海求“新”,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围绕“向海图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强调:“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要念‘山海经’”。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硬核成果不断刷新“中国深度”与“中国精度”。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驰骋南北极,以双向破冰能力开启极地科考新纪元;“蛟龙”号下潜7000米深海、“深海勇士”号实现4500米级常态化科考、“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处,一代代深海装备的迭代升级,让中国深海探测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从海水淡化技术突破解决沿海地区“水荒”难题,到海洋生物医药从深海生物中提取抗癌活性物质;从智能无人潜航器实现深海环境精准探测,到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突破,让海洋科研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了实打实的科技底气,让“向海求新”的征程底气更足、动力更强。

耕海谋“强”,合作开放是重要路径。海洋是连接世界的纽带,开放合作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沿线国家共建港口联盟,加密海上物流通道,让“钢铁驼队”在蓝色航道上高效穿梭;开展海洋科研国际合作,联合攻克气候变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全球性课题,共享科研成果。同时,沿海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外资项目,推动海洋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在开放共赢中提升国际竞争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展望未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这片“蓝色国土”必将释放更大能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