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急难愁盼”,撑起残疾人就业“保护伞”
2025-07-20 08:46 作者:盐城 田丽君

就业乃民生之本。日前,国办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4方面13项政策举措精准发力,为残疾人就业难题开出“对症药方”,以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对残疾人而言,就业意义深远,既是改善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的主要依托,更是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核心途径。近年来,随着就业帮扶政策持续深化,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国务院出台第一期三年行动方案,3年间我国累计新增164.8万名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但现实挑战仍需正视,我国现有残疾人总数已超8500万,就业率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许多残疾人虽身怀成熟专业技能、具备过硬个人素质,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岗位匹配不足、用人单位接纳意愿偏低、工作场所无障碍设施缺失等多重因素,成了残疾人就业的“拦路虎”。此次行动方案从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置、企业协同助力,到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劳动权益保障,全方位推动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实到“地上”,撑起残疾人就业“保护伞”

残疾人就业难,难在需求多样、差异显著。方案直击“千人一面”的帮扶短板,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就业路径。残疾人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针对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强化校园招聘与职业指导“无缝衔接”,助力从校园到职场平稳过渡;面向农村残疾人,拓宽乡村电商、手工艺等特色就业渠道,让技能在乡土扎根结果;聚焦盲人等特殊群体,专设就业帮扶行动点亮就业希望,挖掘适配岗位潜力……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既解决“有没有岗位”的问题,又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的问题,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舞台。

稳定就业离不开坚实保障。方案在资金、数据、权益三方面同步发力,为残疾人就业“保驾护航”。资金上,加大残保金统筹力度,确保补贴奖励政策“应享尽享”,强化财力支撑;数据上,依托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让就业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服务便捷度;权益上,专设劳动就业权益保障行动,严查就业歧视、欠薪等问题,让残疾人安心工作;同时,积极鼓励残疾人融入新就业形态,为他们拓宽职场赛道。这些“硬核”保障环环相扣,既解决了残疾人就业的后顾之忧,又为他们打开了多元就业的新空间,让残疾人就业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促进残疾人就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公平正义。此次出台的三年行动方案,为残疾人打开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相信在政策护航、社会协同下,更多残疾人将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实现梦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