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7月1日起,江苏正式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住院分娩目录范围内费用“零”负担。这项覆盖全省参保职工与居民的民生新政,既是给万千家庭的“生育礼包”,更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动实践。
生育,一头承载着家庭的幸福传承,一头维系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江苏高度重视人口工作。近年来,一系列生育支持举措密集落地。2024年7月1日起,将分娩镇痛、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政策实施以来,全省有10.6万例产妇享受到了分娩镇痛医保报销政策红利,同比增长了101%;有12.03万参保人员享受到辅助生殖报销待遇,减轻群众费用负担近3亿元。2025年1月1日起,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检测服务集采结果和诊断服务全面落地,同步纳入医保乙类支付范围。截至5月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已为9.6万名孕妇提供精准检测服务,累计减少费用负担近7000万元,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该类高值检测项目普惠覆盖的省份。此次,“分娩零自付”政策,更是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托起了育龄女性及其家庭“稳稳的幸福”。
“零”自付,让生育压力“降下来”。过去,住院分娩费用虽有医保报销,但个人仍需承担部分自付金额,对普通家庭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政策明确,医保目录范围内费用经医保支付后,剩余自付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以盐城赵女士为例,顺产产生的总医疗费用6327.71元,其中目录范围内费用6095.3元,目录内原来需个人承担的641.03元由财政全额补助,大大减轻孕产妇医疗费用负担。这样“真金白银”的减免,让生育经济压力实实在在“降下来”,让家庭迎接新生命的脚步更加从容。
“零”自付,让保障公平“提上来”。此前,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在生育报销待遇上存在差距,部分群体保障“打折扣”。此次将所有参保孕产妇纳入保障“同心圆”,无论是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还是城乡居民,都能平等享受“零自付”福利,缩小了不同参保群体的待遇鸿沟,让生育保障更趋公平合理,彰显了医保制度“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初心使命。
“零”自付,让生育意愿“升上来”。生育成本高是制约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江苏此举向社会传递了“降低生育成本、支持家庭生育”的鲜明信号。“零自付”政策为家庭卸下经济包袱,从以前的“不敢生”到现在的“愿意生”,这种心态转变的背后,是政策对民生痛点的精准回应。这既是对孕产妇群体最直接的关怀,更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一步,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安心生育、放心养育”的温暖氛围,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更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底色。江苏“住院分娩零自付”政策,是民生工程的暖心实践。它用制度保障传递社会关爱,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期待这样的惠民政策能不断推广、持续优化,让更多家庭在生育路上少些顾虑、多些温暖,让每一个新生命都能在关爱中顺利启航,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生育友好型社会。
(阜宁渔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