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的宏大叙事中,重点工程建设犹如坚实的基石,支撑起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巍峨大厦。当前,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在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新进展、绽放璀璨光芒,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
能源转型“强引擎”,清洁低碳引领绿色未来。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十四五”能源转型的征程中,一系列重点工程成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强引擎”。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宛如一条蜿蜒在沙漠边缘的“电力巨龙”,历经多年建设终得“合龙”。作为全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当地光伏等新能源的汇集送出能力,更将为南疆乃至新疆的绿色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又如,辽宁葫芦岛的徐大堡核电项目、青海的华电格尔木一期煤电项目等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从核能的稳定输出到超超临界火电的高效清洁,重大工程共同奏响了能源转型的激昂乐章,引领我们向着绿色未来大步迈进。
交通互联“大动脉”,物流畅达激活区域经济。交通是经济的脉络,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动脉”。“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的建设,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项目进入施工冲刺阶段,关键性工程万吨转体桥梁完成跨线转体,未来将有效衔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与空港新城,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的“一单制”联运模式。以交通新模式,打破传统物流的“梗阻”,使区域整体物流时效大幅提升。物流的畅达不仅意味着货物的快速流通,更将激活区域经济的“一池春水”,促进产业集聚、贸易繁荣,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互联互通中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科技创新“硬支撑”,突破瓶颈铸就发展优势。科技创新是推动重点工程建设的“硬支撑”。在“十四五”重点工程中,处处彰显着科技创新的力量。无论是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中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是核电项目中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安装,抑或我国海拔最高超超临界火电项目中对高海拔地区特殊环境的技术攻克……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我国正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而科技创新成果,又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铸就了我国在全球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竞争优势,为国际舞台话语权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民生福祉“暖底色”,重点工程绘就幸福画卷。“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增进民生福祉。从能源工程为居民提供稳定、清洁的电力供应,到交通工程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再到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重点工程对民生福祉大有裨益,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以民生为“暖底色”,绘就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是无数建设者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携手共进,期待更多重点工程绽放光彩,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