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交出了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的亮眼成绩单。这一成绩不仅延续了去年全年5%的增长态势,更在多重压力测试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理智慧与制度优势。中央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在减负增效、稳进提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政策投资精准发力,筑牢经济根基。中央通过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信贷政策方面,引导金融系统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领域信贷投放。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贷款增速超20%,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同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上半年基建投资以4.6%的增速成为稳定经济的“压舱石”,“两新”“两重”建设加快推进,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这种“短期托底”与“长期筑基”的平衡,使中国在全球投资疲软的背景下,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基层减负纵深突破,重塑发展势能。从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独列项部署基层减负,到各地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进基层治理改革,这场治理革命正重塑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江苏南京试点工业领域AEO制度,726家“白名单”企业3年内享受检查频次压减45.1%的便利,直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7.5%;浙江组织暖企助企惠企服务活动1.35万场次,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超3300亿元;重庆打出“减、免、降、退”组合拳,降费减负、资金补贴多措并举,为7490户企业提供低利率“稳岗贷”256.6亿元,“秒申秒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7亿元。这种“减负担”与“强服务”的双向发力,让基层治理从“文山会海”转向“真抓实干”,“轻车上阵”的基层政府正成为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广袤“田野”。
消费引擎创新赋能,拓展增长新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2025年九大重要任务之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消费市场的活跃,印证了中国经济“内需驱动”的转型成效,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一方面得益于居民收入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4%,与GDP增速保持同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居民“钱袋子”鼓起来,消费底气更足;另一方面,各类促消费政策激发了居民消费欲望,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悦己消费、情绪消费,还有一些新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都方兴未艾,“中国游”“中国购”等持续升温。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绝非偶然。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同联动,到基层发展动能的深度释放,再到市场主体活力的全面激发,中央宏观调控始终把握着“时”与“势”的辩证法。展望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的部署启程,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多“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