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地尝试把招聘会搬进火车站,“下车找工作”“简历不出站”,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岗位资源精准对接流动人群。这些车站有的来往列车经过劳务输出省份,有的周边园区密布、高校众多,还有的在规划时就是产城站一体布局……
招聘会“搬进”火车站,以“追着客流设岗位”的智慧,将传统招聘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触达”,用流动的枢纽串联起人才与企业的双向需求,为稳就业、促发展注入鲜活动能。由此,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让“出站即入职”成为现实。
企业“破壁”,从“等客上门”到“精准捕才”。于参会企业而言,火车站招聘会是一场打破人才瓶颈的“及时雨”。比如在北京西站,某公司的发展前景、职工待遇等亮点打动了应聘者,展位前很快排起长队。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企业急需客户服务类人才,而传统招聘模式受限于场地与时间,人才来源单一、匹配度低,但火车站的天然人流量,让企业得以“广撒网、精捕捞”。“按需设岗、按流揽才”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招工效率,更让企业直接触达潜在人才,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枢纽“聚变”,从“交通节点”到“人才磁场”。火车站的“聚变效应”,在于其将交通枢纽转化为人才对接的“生态场”。当毕业生带着简历走出高铁站,直接步入招聘会现场,半天内完成投递、面试并入职研发工程师岗位时,这种体验可以说是第一次。而对企业来说,杭州西站的“磁场效应”更显著。配套的商业综合体、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便民服务中心等设施,更将招聘会从“单点活动”升级为“持续生态”,让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从“一时之需”变为“长期之约”。
服务“升温”,从“粗放对接”到“细节留人”。火车站招聘会的创新,本质是服务的精细化与人性化。在南昌西站,活动选址出站口地下通道,“平均每分钟上百人经过”,确保最大曝光度;日期选择紧扣大型活动,精准触达年轻群体;招聘现场不仅提供智慧服务体验区生成标准化简历,更摆放拌粉、白糖糕等地方美食,发放“洪城打卡地图”,让求职者在细节中感受城市温度……企业根据求职者反馈现场调整招聘条件,人社部门密切关注岗位热度,这种“动态匹配”让招聘会从“形式对接”升华为“情感联结”。可以说,招聘会“搬进”火车站,把人才留在了“这一站”。
时代“答卷”,从“稳就业”到“促发展”。在就业市场面临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动态变化的当下,火车站招聘会以创新模式破解了传统招聘的时空限制,让求职者“出站即触达岗位”,让企业“第一时间捕获人才”,更通过政策咨询、法律保障、便民服务等全链条支持,构建起“就业——成长——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当就业服务主动靠前,当城市竞争力通过细节传递,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富效率、更显温情的“流动中国”,正以就业之稳托举经济之进,向着高质量发展的航程全速前进。
小站台,大文章。火车站里的招聘会,用创新回答了时代之问,用温度凝聚了民生之力。只要敢于突破、精准施策,就能在流动中激活就业“一池春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