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北京,数字浪潮奔涌汇聚。7月2日,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国际嘉宾与上千名行业精英共同见证了一场数字文明的盛会——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这场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中国数字经济实力的集中展示,更以“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的成立为标志,向世界递交了一份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中国城市的创新范式,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大会现场,摩尔线程与雪浪数制联合发布的工业大模型“图零”,将AI生成3D模型的效率提升10倍;蔚领时代推出的XR互动影视《木兰2125》,用AIGC技术重构内容生产流程。这些“首发首秀”的技术成果,印证了“原创技术+创新场景”双轮驱动战略。当北京“城市大脑”将急救车响应时间缩短49%,当上海“一网统管”实现城市风险预警秒级响应,当深圳“企业服务码”精准推送政策红利——中国城市正以数字技术重构治理逻辑。这些成果背后,是创新高地的崛起,更是中国城市从“技术跟随”到“场景引领”的跨越。
数字友好的实践路径,从城市治理到全球协作。面对数据跨境流动、AI伦理等全球性挑战,北京正以制度创新贡献中国智慧。大会开幕式上成立的“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聚焦数字基建、跨境数据治理、AI伦理等关键议题,首批40余个成员城市覆盖六大洲。从2023年提出“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倡议,到2024年启动“六项行动计划”,再到如今联盟的落地,北京探索出“技术试点—场景验证—规则输出”的渐进式路径:北京率先开展数据跨境流动“沙盒监管”试点,为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实践样本;牵头制定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北京倡议》已被23个国家采纳。这种协作模式正在重塑全球数字治理格局。
数字文明的终极追求,从技术普惠到人文关怀。“建设数字友好城市”的主题,深刻契合数字文明的终极追求。数字友好城市,是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实现技术、人、城市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理想图景。在城市治理中,数字技术宛如“城市大脑”,大数据分析助力管理者精准把握城市脉搏,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在公共服务领域,数字经济搭建起资源共享的桥梁,在线教育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壁垒,远程医疗跨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鸿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从数字文旅到智慧生活,数字应用全方位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站在数字革命的潮头回望,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数字文明,人类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正以数字友好城市建设为支点,撬动全球发展新格局,也意味着一个更包容、更可持续、更以人为本的数字文明新时代正在到来。这不仅是中国的探索,更是人类对城市未来的共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