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作协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为我们展现了网络文学这一独特文化领域的蓬勃景象。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这片数字搭建的文学天地,以“全民阅读+全民创作”的生态,勾勒出新时代的文化图景,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多元。
创作精品化,彰显文化底蕴。据《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年新增200万部,同比增长7%。创作精品化趋势显著,各类型均涌现出诸多精品。在历史题材创作中,创作者们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注入新活力。他们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历史场景,刻画历史人物,让古老的历史故事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重新焕发生机,展现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比如一些以古代王朝为背景的作品,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风貌,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而在幻想题材创作方面,则呈现出现实主义品格,将幻想元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思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虚实相生的创作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表达形式。
用户群体多元,文化受众广泛。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已然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从年龄结构来看,核心阅读群体为26至45岁读者,约占全部读者的50%;“00后”年轻读者占比近25%,他们带着新的审美观念和阅读需求,为网络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网络文学在题材创新、表现形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同时,45至60岁读者约占15%,中年读者比重不断上升,60岁以上的阅读群体明显扩大,占全部读者比重已超10%。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网络文学中找到了各自的兴趣点,年轻读者喜爱充满奇幻色彩、富有青春活力的作品,中年及老年读者则更倾向于具有历史底蕴、现实关照的故事。这一多元的用户结构表明,网络文学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对文化的需求,让中国文化在更广泛的受众中得到传播与传承,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吸引力。
IP产业繁荣,文化价值延伸。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影视剧改编授权新增近300部,同比增长18%;年新增微短剧改编授权超1600部,同比增长81%;年新增动画改编授权80余部,同比增长16%,新增漫画改编授权400余部,同比增长10%。网络文学强大的IP改编能力,使其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改编成影视剧、动画、漫画、微短剧等多种形式,以不同的媒介形态触达更广泛的受众。例如,一些热门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在播出时引发全民热议,剧中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服饰、礼仪、建筑等,随着剧集的传播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种跨媒介的传播方式,不仅为网络文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将中国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出去,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活力。
海外传播成果斐然,文化走向世界。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万人,新增海外本土创作作品50万部,海外本土生态逐渐形成。本年度《诡秘之主》《我们生活在南京》等10部作品再度入藏大英图书馆。中国网络文学正从单纯的内容输出转向构建全球化IP生态体系。在海外,网络文学吸引了大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他们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海外本土作者的不断涌现以及创作作品的增多,表明中国网络文学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已经在海外生根发芽,激发了当地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创作热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与传播力,展现出中国文化多元共生的活力。
网络文学作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多元。从创作到传播,从国内到海外,网络文学在各个层面上都推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网络文学将继续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