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浪潮中的江苏首季答卷交出,13座城奋进前行
2025-05-09 10:20 作者:盐城 申逸雪

近日,2025年一季度江苏经济成绩单揭晓,全省GDP突破3.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13个设区市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区域实践图谱。其中,苏州以超6000亿元的经济总量持续领跑,淮安以7.0%的增速蝉联榜首。这种“总量与增速”的双重变奏,折射出江苏经济在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中的深层逻辑。

总量格局的“双核驱动”与“梯度演进”。苏州以6095.68亿元的经济总量占据榜首,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的支撑力,源自电子信息、电气机械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持续扩容。南京以4718.70亿元位居次席,5.3%的增速下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0%的爆发式增长,凸显出创新名城建设的战略成效。无锡与南通组成的“3000亿俱乐部”,展现出制造业与临港经济的协同效应,共同构筑起苏南苏中产业走廊的坚实脊梁。这种梯度发展格局的形成,本质上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具象化呈现,更是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增速竞赛的“创新密码”与“改革动能”。淮安以7.0%的增速领跑全省,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突破45%,印证了“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发展理念。宿迁6.6%的增速紧随其后,其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七成,彰显出民营经济在苏北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扬州6.2%的增速背后,是文旅融合战略的持续发力,规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21.1%,体现出品牌建设的市场价值转化。这种增速差异的深层动因,在于各地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差异化落实,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正在重塑江苏经济的增长函数。

动能转换的“产业革命”与“绿色蝶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的增速中,装备制造业11.2%的贡献率格外醒目。南京因克斯智能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关节产品占据全球赛事冠亚军,徐州徐工新能源卡车单次续航突破500公里,这些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江苏制造正在向“江苏智造”跃迁。更值得关注的是,绿色经济已成为新的增长极: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1.3%,动力电池产量增长14.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9.5%,这些数据勾勒出“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变革轨迹,折射出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良性互动。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上,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已进入“深水区”。江苏十三个市的改革突破效应,共同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江苏样本”。这种“总量领先、增速争先、结构创先”的发展态势,不仅为全国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能,更昭示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江苏正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