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澎湃,一垄春色渐染“丰”景
2025-04-29 09:45 作者:盐城 海棠

春日融融,沃野铺茵。当前,春播春管进展顺利,粮食生产开局良好,夏季粮油丰收基础稳固。在黑龙江五常水稻种植基地,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搅浆机正来回穿梭,一台设备可进行耕、耙、播、运输、秸秆还田等多种作业;在江苏盐城,麦田灌溉工作正有序展开,当地通过智能化、高效化手段,为麦田精准送水施肥,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在湖南常德一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来回穿行,遍布机身的摄像头和感应装置可以实现水稻插秧的行距、株距与深度的精准控制……在“科技活水”的浇灌下,广袤的田野充满生机活力。

春播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二十一连丰”,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故此,要始终抓好春耕春播生产工作,全国各地正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大局,千方百计稳住春播粮食种植面积,环环紧扣打好夏粮丰收“第一仗”,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良好开局,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为我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信心底气。

从春播春管看现代农业,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迭代升级。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对照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关键着力点。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当前,春播春管愈加数智化,农业机械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看地里,各类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场景丰富,大大降低人力负担;看云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各显神通,实现24小时监测作物生长数据,打破“靠天种地”的传统模式,促进农业投入节本增效,为农民丰收的希望加码。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产业链每个环节也发生了质变。打开手机APP,农技专家24小时“在线答疑”,农资选购一键搞定;直播间里,农户变身“新农人主播”,新鲜采摘的果蔬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农文旅深度融合催生“春耕体验游”“农业科普研学”等新业态,吸引城市居民走进乡村,感受农耕魅力,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挥科技助力春播春管的最大效果,关键在于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如何让先进科技释放更大能量?一方面,要组织农技骨干、种植能手参加“充电课堂”,学习智能农机操作、数字种植技术,培育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农人队伍;另一方面,搭建“田间问诊”服务网络,随时响应农户需求,手把手解决播种、灌溉等环节的技术难题,确保科技助农落在实处、细处,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丰收的底气。

谷雨已过,农事正忙。新一年的希望正在播种,当汗水浸润沃土,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必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