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173.9亿人次,同比增长4.0%,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持续旺盛。这一数据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人潮奔涌处,民生幸福在流淌。173.9亿人次的流动轨迹,交织成一张承载着亿万民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网络。160.7亿人次选择的公路,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从川藏线自驾游的自由洒脱,到京津冀通勤班车的便捷高效,让“说走就走”成为日常;10.7亿人次乘坐的铁路,成为情感传递的纽带,“反向春运”里家人团聚的温暖,“研学专列”上知识探索的热情,都在铁轨的延伸中传递;5486万人次的水路之旅,如长江邮轮载着游客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意,推动沿江文旅产业升级;1.9亿人次的民航出行,架起国际国内交流的桥梁,海南自贸港与东南亚的商务往来、成都与欧洲的文化贸易,让世界触手可及。这每一次出行,都凝聚着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勾勒出民生幸福的生动图景。
流动焕活力,经济发展涌春潮。人员的跨区域流动,恰似注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文旅市场在流动热潮中迎来爆发,一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8%,“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等新兴玩法,带动特色餐饮、文创等细分市场蓬勃发展,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日均接待超5万人次,拉动周边产业营收大幅增长。商务出行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长三角“1小时商务圈”依托高铁网络,加速企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一季度区域内商务出行人次同比增长8.2%,推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不同地区人员的汇聚,更带来知识、技术与理念的交融,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各地优势互补,共同奏响经济发展的春之乐章。
征程启新篇,流动绘就新蓝图。持续旺盛的人员流动,是发展成果的见证,更是未来前行的基石。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县县通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区域发展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无人驾驶巴士、智能高铁、智慧机场等科技创新成果,让出行更便捷高效,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展望未来,在完善交通服务体系、保障出行安全、推广绿色出行的同时,深入挖掘人员流动背后的消费与创新潜力,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绘就更加绚丽的发展蓝图。
一季度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这一数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切片,展现出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的活力与动力。相信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我们必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