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亮眼的数据彰显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政策支持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审议,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旨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打出减税降费“减负拳”,2024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真金白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打出融资支持“活血拳”,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金融工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顽疾……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沐春风,为民营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科技创新浪潮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上持续领跑,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24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3.58%,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2.65万人。这些数据印证了民营企业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民营企业积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不断实现自身技术突破,积极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构建新的增长引擎,争当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生力军,实现“从0到1”的关键突破。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走进工厂“实训”,变得“心灵手巧”……一段时间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布局新赛道、新产业,彰显其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动力源,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民企兴,百姓安。民营经济始终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民营企业提供了9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从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到勇立潮头的科创巨头,民营经济以星火燎原之势编织起覆盖城乡的就业网络,稳稳托举起千家万户的“饭碗”与希望。这份民生答卷上,民营企业持续书写新时代担当。民营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毕业生主动选择民营企业,促进“双向奔赴”,破局“民营企业人才匮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从稳岗扩就业的务实行动,到培育创新人才的长远布局,民营企业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扛起时代重任。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扎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就一定能够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