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日前,随着一列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的抵达,截至今年3月底,中老铁路累计货物运输量已突破5600万吨。
黄金通道,重塑区域时空格局。通车三年多来,中老铁路不止是基础设施的延伸,更成为时空格局的重塑。随着“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的飞驰,昆明至万象的运输时间被压缩至26小时,较传统运输方式效率提升数倍。时空压缩效应,让老挝的热带水果得以在采摘后48小时内抵达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而中国的智能家电也能同步进入东南亚市场。以“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创新联运,东南亚至欧洲的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全球贸易的“距离感”被彻底打破。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降低了物流成本,更让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立体化开放格局。
经济纽带,激活双向循环动能。在昆明王家营西站,冷链集装箱的“无缝衔接”,是中老铁路赋能区域经济的生动注脚。三年多来,这条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5600万吨,跨境货物达1300万吨。从云南的温带果蔬到老挝的橡胶、铁矿,从长三角的智能家电到泰国的榴莲、山竹,3000余种商品在铁轨上“双向奔赴”,形成资源互补的贸易闭环。高效流通,带动者铁路沿线产业升级。玉溪的复合型城市经济、普洱的普洱茶产业增值,更通过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载体,吸引中国、日本、美国等多国企业入驻,年产值超20亿美元。中老铁路正以“大动脉”的强劲脉动,澎湃发展“一池春水”。
合作典范,锻造命运共同体的“钢铁纽带”。中老铁路合作模式的持续深化,贸易效率的接续提升,让文化认同持续增强。在磨憨铁路口岸,通关时间较开通初期压缩超90%,智慧化通关系统让货物“秒放秒行”,让中老贸易额三年增长近四成。铁路部门联合海关、边检创新“铁路快通”,企业一次委托、一箱到底,物流成本直降40%。昆明至万象的跨境旅客列车上座无虚席,中老民众“朝赏勐腊雨林,暮游琅勃拉邦”的生活圈成为现实。可以说,中老铁路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东西南北中,绘制交通新坐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老铁路的“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向南,铁路与泰国米轨铁路对接工程加速推进,未来或将形成贯通中南半岛的“钢铁大动脉”;向北,通过成渝双城经济圈连接欧亚大陆桥,构建起“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依托中老铁路,打造“四区联动”开放格局,中老铁路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当下的贸易增长,更在于为区域一体化探索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新路径。
从崇山峻岭间的钢轨延伸,到区域合作的战略跃升,中老铁路以其独特的时空穿透力,书写着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这条钢铁动脉的强劲脉动,必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发展注入更多确定的“铁力量”。